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守护苏东坡

陈平 最后编辑于 2023-05-13 08:07:05
3297 5 3

微信图片_20230511111624.jpg

微信图片_20230511111536.jpg

微信图片_20230511111548.jpg

微信图片_20230511111613.jpg

微信图片_20230511111525.jpg

微信图片_20230511111711.jpg

微信图片_20230511111508.jpg

微信图片_20230511111702.jpg

微信图片_20230510203729.jpg

微信图片_20230511111637.jpg

微信图片_20230511111548.jpg

微信图片_20230511111651.jpg

微信图片_20230506190939.jpg

守护苏东坡

陈平

5月8日,全国首座“守护苏东坡”乡村图书馆,在河南省郏县茨芭镇苏坟寺村落成。隔曰 ,作为来自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笫二故乡的常州文化界代表,我与苏东,解海鹏、倪浩坤、陈锡,吴川中等六人,在苏坟寺云村长、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刘楠女士的带领下,先后来到三苏纪念馆、东坡碑林等地进行参观、瞻仰。

伫立在三苏莹碑前,我热泪盈眶,满怀激情地举杯酒祭先贤:“一生文脉溢四海,身后有粉不孤单,文豪墓前仰曲仙,思念泪水如雨下。“并高声朗读祭词。

油然想起世界汉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木斋教授,在他的“读懂苏东坡:野性、审美人生、文学中国”讲座中,石破惊天地评价苏东坡;“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的非功利的生活态度,及出于审美感受、随兴而发的创作态度,好时代培育了苏东坡的野性人格和近乎天才的创造力、独立危行的鲜明个性,成就和助长了他的的野性人生,使其渐次形成了审美人生的人生方式和幽默诙谐的性格。

他的观点与我不谋而合,是的,文化中国非墨守,而在于不断创新,文化中国如果不带野性舒展,便无创新的源泉。

作为唐宋时代通过科举选拔的士大夫,既然不能实现“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人生理想,就需要皈依家园,而自己的家乡眉山,坟墓万里,欲归而不能,这是何等的惨痛!

贬谪黄州期间日思夜想,东坡应该是彻底洞察到,只要神宗还在,自己的政治生命便就此完结了。这种逼入绝境的人生遭际,也就使得苏轼由此升华而为东坡,将自己的生命价值转型为野性人生、审美人生、文学中国领域中的人生,由此奠定了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文学中国的里程碑。

经历了寒食诗写作的炼狱般的洗礼之后,东坡就如同凤凰涅槃一般,焕然一新,空纳万境,澡雪精神,整体的生命就如同满血复活一般,焕发了人生的新生命,实现了黄州时期写作的巅峰,也是终其一生的巅峰。这一转型,标志在元丰五年三月初七写作《定风波》,词前有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此作,表面上是写这次雨中、雨后的感受,实际上却处处是人生态度哲理性的象征——可以理解为《寒食诗》觉醒之后,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的一种决绝心情——既然已得罪了神宗今上,索性就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买田终老吧!政治上毫无前途,就做一个职业文化人、文学为生,实在不行就做一个“我是识字耕田夫”自食其力的农夫吧。将这一切想开、看开,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所以,东坡借助眼前的风雨,继寒食诗之后,有一次实现了思想的飞跃。从此苏东坡的人生观,就在引领中华民族的共性人格,所以他才能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座不朽灯塔,这也是他深受大部分中国人(包括许多外国人)喜爱的价值所在。因为相比于张载、王安石、二程、朱熹的道学,苏东坡的哲学与诗文贯通,具有更深的审美意义,因此可以称他为实践哲学、审美哲学、学者哲学、创新哲学、探索哲学的文化中国标杆。苏东坡的哲学是站在“人性”的立场,其精华在于与时俱进的辩证思维、对宇宙万物道学原理的探索,因此,苏东坡成为“文学中国”的里程碑。

凝视三苏石碑,我又想,作为一名中国当代作家,唯有远离名利杜绝浮躁,方能与苏东坡那样实现思想飞跃。同时感悟到我们研究苏东坡,不仅要讲好他的故事,更要从他的故事里寻踪他的人格取向源头,如他为何如此幽默风趣,故事总是那么丰富多彩,其实他是在告诉后人,富有与贫穷,顺与逆并非代表人生,身在权位但活的不快乐,还真不如虽是贫穷,但活的那么坦然自如,前提是在不庸俗无能。

人工智能只能根据千人的观点汇集而成一个机械的答案,而不能拥有独立思考、潜心研究产生的价值。所以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们应如苏东坡一般具有野性、个性的创造精神,才能使文学作品重回审美感知。眼前这三位文豪的不朽人生,就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酒敬三巡,大礼初毕,心潮依然澎湃,回眸三贤石碑,我感到他们并未离去,干年远行仅在瞬间,守护苏东坡的代代村民干年来都这样认为,真乃干年古槐干年村,守护东坡不懈怠。

此时,常州苏东坡纪念馆常务副馆长,苏东坡三十代后人苏东先生,从苏澈三十三代后人,河南平顶山市三苏研究会会长苏明奇先生捧出的,来自他们祖籍四川眉山的家乡黄土,然后分别撒在苏洵,苏轼,苏辙的墓莹,以示对先祖的告慰。

当晚,我们住宿在该村胡晓娜老师家的三层新楼,这里离东坡先生安息地仅200米。在具有河南农村特色的家宴上,年轻女学者刘楠教授,介绍了她的《洗却尘心夜伴苏东坡》随滗:“窗外二百米,就是苏东坡先生的歇息地。这是我在村里能找到的离他最近的住所。我一直有个愿望,像很多古人一样,夜宿苏坟……回到家乡的我,洗却尘心,与苏东坡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神会——青山玉瘗,古柏沧桑,公元1102年,苏东坡先生的灵柩从常州运抵此地安息,与夫人王闰之合葬。

青山玉瘗,古柏沧桑, 东坡墓就在苏坟寺村包裹的中心。在没有围墙前,村民在苍天柏树下乘凉,初一和十五来祭拜。在村民眼中,苏东坡既是村民,也是敬仰的神明。而对于历朝历代东坡的铁粉们,他们不避地僻路险,以一祀为荣,吟诗题字,留宿僧房,卧听苏坟夜雨”。

    如果不算为苏东坡守灵的亲人,夜宿苏坟的人,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的诗僧参廖子,他也是东坡先生一生的好哥们。

当年8月,参寥子冒着元佑党碑的黑色高压,千里迢迢来凭吊东坡。 住在东坡墓旁苏过“掘地为炉土作床”的守丧茅庵中夜宿三晚。在给他送行的《送参寥师归钱塘》的诗中,苏过写道:忽闻剥琢师唤我,洒扫茅堂三日留。握手流涕古汴沟,生死骨肉我未瘳。众人见弃谁相休,累然独处空山幽。

隐居19年携子夜宿苏坟的是明代王尚絅、他们就住在附近的僧房里。王尚絅是河南郏县人,进士出身,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被称作“文追秦汉、诗逼苏李”的学者型高官。因为得罪权宦,30多岁恳请辞官回乡,在苏坟西北的苍谷山谷隐居19年,著有《苍谷全集》十二卷,直到50多岁,东山再起。三苏坟特别重要的文物“青山玉瘗”坊,就是王尚絅捐赠的,这里刻着“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是苏轼当年乌台诗案写给弟弟苏辙的诗。石坊背后,就是王尚絅写的祭文,当年他带着乡亲们在这里拜谒。

王尚絅崇仰三苏,据说他拜祭前,不饮酒,不吃荤,沐浴更衣。夜宿苏坟的精神仪式也是在映照心境,他在人生壮年隐居19年,筑密止堂读书,偶尔乘驴出游,期间妻儿相继离世。离苏东坡再近一点,也许是他面对困窘的解药。

      隐居期间,他胸怀广大,诗文记录农民破产景象,旱灾时上书皇帝赈灾。这多像东坡先生的神韵啊!居庙堂之远,心系百姓。王尚絅风雨禅窗,陪伴东坡,他写道:“春风入座片时开,洗却尘心隔岁来。”在苏坟寺村民间故事手册《三苏坟艺文类编》,书中,就记录了他们父子写的《宿苏坟》。三苏坟前飨堂的石碑,就刻着他们的《宿苏坟》诗文, 明代 王尚絅;

流落奇才本两贤,利花上苑贺春先。晓来洗耳河边过,闻道冰山又一年。木山抔土留三仙,风雨禅床愧二难。诗简记得平山语,肯向人间爱好官。

夜宿地广庆寺僧房:红石马槽见证历史;三苏坟附近广庆寺的僧房,就是很多古人拜谒东坡、夜宿苏坟的地方。公元1102年,东坡先生灵柩从常州运到郏城上瑞里(今苏坟寺村),当时就是停放在这里。

    据苏坟寺村新闻播报官李自创的介绍,古人在广庆寺夜宿苏坟的地方,现在叫仰苏堂。这里还可以看到遗留的课桌在这里,广庆寺在曾做过小学,广庆寺小学就是现在东坡小学的前身。如今在三苏园广庆寺中,竹林掩映的红石马槽记录着这段历史。这是守护苏东坡新闻播报官李自创发现的文物,四米长的石槽,见证着当年很多人来拜谒东坡墓的场景,这是他们喂马的地方。离苏东坡近一点,再近一点。有人夜宿苏坟,有人隐居苏坟墓附近。金代民间诗人秦简夫,终身不第。因为热爱苏东坡,他带着全家从山西迁居来,就在苏坟附近购田置屋,耕读隐逸,著书立说,终老于此。

    著名文人元好问来拜谒东坡墓时,偶遇秦简夫,从此他俩成了忘年交。后来元好问用诗歌记录了秦简夫的故事:“石田茅屋连苏坟”。《送诗人秦简夫归苏坟别业》 金代 元好问;

石田茅屋连苏坟,两儿力耕足养亲。

君诗或者昌晚节,不应道路长逡巡。

白发刁骚一幅巾,丰年乡社乐闲身。

蹇驴驰入醉乡去,袖中知有眉山春。

  翻阅史书后我发现,很多古人夜宿苏坟,就是心照不宣选择在静澈旷邈的月夜,与东坡心灵神会。在私密惬意的夜读中,我还邂逅了一位明朝郏县老乡,他竟然我同名也叫刘楠。

嘉靖年间举人的他,在《谒苏墓》写到,自己曾经拜谒东坡,夜僧房宿,静听苏坟夜雨。《谒苏墓》明代 刘楠

山拱峨眉秀气横,蜀川风景象苏荣。文章盖世三桥梓,气节匡时两弟兄。香火篆前瞻遗像,松楸坞里另潜英。拜余啕遂僧房宿,静听丛林作雨声。

东坡安息920年后的清明,当代刘楠的我,专门来“夜宿苏坟”三天,在万籁俱寂的静夜,领悟此心安处的深意。我住宿在村民胡晓娜老师家,传奇的是,胡老师的爷爷王发志是广庆寺小学的第一任校长,当年他带领村民冒险保护元代三苏彩塑像,从此成为一个脍炙人口的永久佳话。

苏坟寺村民胡晓娜是一名人民教师,她从小就对苏东坡非常敬仰,在东坡小学教书的时候,每到三苏园,她就把景点介绍与村民传说写成的小册子供给游客们了解。

站在家中的三层楼上,胡晓娜指着不远处的那片柏树林说,“我们家离东坡先生安息地200米,在我家住宿,真正实现了与东坡先生对床夜眠的场景。”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月光下的徘徊者,他最终选择在苏坟寺村长眠,实现了与苏辙夜雨对床的终生夙愿。从此无数人来到苏坟月下徘徊。那个爱在承天寺等地夜游的东坡先生,他的不朽的灵魂,也在凝视着现代人在洗却尘心,抵达明澈。

苏东坡的灵魂归焉,加冕了苏坟寺村的恒久价值。古往今来,人们抽身于红尘,在这里体悟苏东坡月光吟唱中的哲思。那是在密州举杯共婵娟,在承天寺约怀民夜游,在赤壁抱明月傲游,在海南感慨幸有落月窥清樽。东坡深邃坎坷的生命痕迹,充盈着浩然与快哉,映照着我们的心境。这时的村庄如露珠般明静,还安放着苏轼苏辙夜雨对床的兄弟情,苏轼王闰之合葬的同穴爱情,历代月下徘徊者的精神磁场能给孤寂旅人,漂泊心灵注入生命的能量,从而充满新生地迈入开拓未来之境。

这是独属月下的东坡馈赠,跨越千年时空的精神凝视。正如东坡《行香子》所写,清夜无尘,月色如银。且陶陶,乐尽天真。听完河南才女刘楠教授满怀激情的讲叙,苏东非常激动地说,虽然祖先与本村乡民并无点沾亲,但是近千年来,这里的村民世代相守保护着先祖的灵莹,每逢节时便来祭扫膜拜,其情感早超过我们苏氏宗亲,我代表苏氏宗亲向苏坟村的全体父老乡亲表示深深的谢意。世代村民的胡晓娜老师夫妻听了,立刻笑着着,三苏与你们,就是我们的家人,别人先知他们的文化功绩后才我们三苏坟村,而我们世代与三苏朝夕相守,早心灵感知,所以凡来瞻仰三苏园的苏粉,就是我们的亲人。

是的,是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难掩激动心情的苏东,立刻用常州方言吟诵起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文。

充满诗情画意的方言,抑扬顿挫的吟诵,嬴得满堂喝彩与掌声。意犹未尽的苏东,又用粤语吟诵了苏东坡的名诗《定风波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虽然听不懂粤语,但大家被他充满深沉的表情,深刻感受苏东坡重新规划自己未来人生的决绝心情。

 

第二天上午,全国首座“守护苏东坡”乡村图书馆在苏坟寺村落成,在开馆仪式上,同行的几位书画家现场挥笔泼墨,创作并捐出《高山仰苏》《苏轼钓鱼》《江山如画》等近百幅书画作品。作为作家与书法家的我,当场书写了苏东坡著名的诗句《前赤壁赋》选段,并原创了“终老遗馆蕴正章,三苏文脉润华章,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书法作品,表达常州与郏县三苏坟村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不解之缘,证实干年相逢在今朝。

我们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就是落实对苏坟寺村振兴发展的承诺,一定要把乡村振兴跟传统文化,尤其是与东坡文化有效地融合一起,这样既说了文化,又能为带动振兴乡村经济,这次是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常州市苏东坡纪念馆常务副馆长苏东对本地电视台记者阐述。是的,此时的我也认为,这才是 “守护苏东坡,文化须先行“的实际行动。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顺其自然者
  • 踏莎行
发送

5条评论

  • 文化界代表书画界人士
    2023-05-12 11:50:10 0回复
    0
  • 作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代表常州书画界有些夸张。
    2023-05-12 09:43:24 1回复
    0
  • “窗外二百米,就是苏东坡先生的歇息地。这是我在村里能找到的离他最近的住所。我一直有个愿望,像很多古人一样,夜宿苏坟……回到家乡的我,洗却尘心,与苏东坡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神会。
    -----爱东坡之深。
    2023-05-12 08:33:40 0回复
    0
  • 守护苏东坡,文化须先行。
    2023-05-12 06:15:04 0回复
    0
  • 陈锡厚,少了厚,补充。
    2023-05-11 19:32:01 0回复
    0
  • 21246
    积分
  • 3705
    博文
  • 5674
    被赞

个人介绍

《劲草》文学社社长,清凉书院书画名家专委会会长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