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字养生
浅谈写字养生
退休后,许多人都会有自己的具体安排,有的被返聘多拿一份工资,有的继续上班发挥余热,有的外出旅游看大好河山……。我却不能,因为家中有30岁的儿子,患精神疾病25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料。当时就想,呆在家中别的事不能做,写字总可以吧?我打定了主意,要仿效前人写字养生之道。
自古就有 “寿从笔端来”的说法,道出的正是书法与养生之间的关系,书法成为古人养生之首。唐朝有个和尚皎然,曾作诗:“浊酒不饮嫌昏沉,欲玩草书开我襟。” 苏东坡爱砚成痴,他曾说“笔砚纸墨皆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元代黄公望提倡“以画为寄,以书为乐”。宋代诗人陆游说:“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毛主席也曾说过:“学习书法能休养脑筋,转移精力,增进健康”……练习书法,笔下生力,墨里增神,有利于防治疾病,强体健身。
在七十古来稀的古代社会,书法家长寿者甚多。隋唐虞世南80岁,唐代颜真卿被害时79岁、柳公权88岁,明代文征明90岁、董其昌82岁,清代俞樾86岁、翁方纲85岁、包世臣81岁、吴昌硕84岁。在现代史上,出现一大批大名鼎鼎的书法寿星。他们是:黄宾虹90岁,启功93岁,舒同93 岁,萧娴95岁,孙墨佛103岁,苏局仙109岁。
我从学行书开始到如今学写篆书,每天上下午坚持站着写毛笔字1小时左右,从不间断。练习书法是脑力劳动,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是轻体力劳动,几乎需要周身活动。练习书法不仅要展纸挥毫泼墨,还要用心用神用气。每日临池握笔,开卷书写,必然端坐(站)凝视,专心致志。写字时头正、肩松、身直、臂开、足安;执笔则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起。一身之力由腰部而渐次过渡到肩——肘——腕——掌,最后贯注到五指,运行于毫端。古人云:“力发乎腰”,“务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就是指此而言。练字看上去只是手在动,其实全身的气血都在运行,书写者绝虑凝神,心正气和,身安意闲,血脉通畅,调节心态,稳定情绪,完全进入了“练功”的境地。因此练习书法也是“练气功”。
平时除了写字还学打字。我从事秘书工作30年,退休后仍想写点什么,便老来学皮匠——学电脑,学上网。买了一本五笔字典,起早贪黑一个字一个字学,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到基本熟练,掌握了盲打的本领就试着上网,然后一发不可收拾。2011年和2015年我先后注册了中吴网和常州网博客。11年时间里,我勤思不怠,耕耘不止,以自己切身体会写自己喜欢的文字,共发表4000余篇帖文,展示自己的情愫与向往,同时也真实地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笔耕是我最爱之事,能自由地在自己爱好的事情上消遣,就没有那无所事事的寂寞感,倒有了抒发不尽的人生乐趣。打字可以活动手指,手指与全身的脏腑经络关系密切,经常活动手指对健康有益。
人生最美夕阳红,做自己想做的事,积极健康快乐地生活,散步、打太极拳也成了我的日常。 光阴荏苒,22年的退休生活充满乐趣,学会安静地享受惬意的人生:少管闲事,寻找内心的爱好,不胡思乱想,享受独处时光的静美,活在当下,善待自己与枕边人,经营好自己的大家庭,做一个向善的活到老学到老的好老人,感受余生的美好,感悟生活的唯美,感慨生命的意义。最大的收获是战胜病魔,放慢了衰老的步伐。上世纪九十年代得了的抑郁症,把我折磨成白天胡思乱想,心神不宁,食欲不振,晚上彻夜不眠,冷汗直冒。我试着数羊,看书,看电视,跑步等毫无作用,即使跑累了,一到床上就清醒白醒,没有一点睡意,最后不得不吃安定,一粒不行就吃两粒,才能睡上两三个小时,第二天昏昏沉沉,浑身乏力,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如今又远离安眠药,一觉睡到自然醒。充分证实书法有排解郁闷、忧愁,使人昂扬向上的作用。另外,由于几十年在办公室久坐,得了直肠溃疡,痛苦不堪,医生也认为这种病一般不会痊愈,容易复发,需要终身服药,可是我却两年多没犯病了,这与我每天站着写字有密切关系。由于消化系统正常,有了胃口,体重也从退休前60公斤(身高180厘米)增加到了现在的70公斤。
-
小花尖尖
-
细水潺湲
-
竹青
-
顺其自然者
-
月满西楼
-
八月小龙
-
萧潇飘逸
-
嫳屑男子
-
章晓郁
-
常州小城
-
方块糖
-
珍珠传奇
-
人参果
-
恽中奇
-
陆燕青
-
徐永固.
-
泉水涓涓
-
双桂女
-
祝渝华
-
wuyaoshun
-
老杨
-
古运河畔
-
甘草
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