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游客吐槽甘孜一公厕需凭空瓶进入”的帖子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众多网友认为称“人有三急,太不人性化了!“据了解,该厕所属于绿色驿站,并非是传统意义上“公厕”,是为倡导环保而创新推出的“绿币318”环保项目。
本应是新颖的公益项目类,那为何引起如此大的争端呢?笔者看来,“绿币318”这个项目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且不说人有三急,若只是为了上厕所而倒掉矿泉水瓶中的水,以达到进入的目的,是否违背了创建这个项目初衷?一个公益项目的关键是受众的对象,在针对性满足他们需求的基点上进行创新。同时,对大众观点的“创新”也极其重要。
从游客角度来说,他们在意的不是“绿币厕所”和“游客须知”这几个明显的字眼,更多的则是对自己是否有利。英国哲学家边沁在著作《鸦片花园》中就曾提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当大部分人自身的利益并没有被满足时,根本就不在意外界的解释。其实,绿币厕所组织建设方绿色江河在帖子发出后,明确表示过:综合实际情况考虑,对于厕所使用也做了一定的调整:一是垃圾换绿币的游客多于5人,直接放下垃圾上厕所;二若是想上厕所的游客很多,就直接排队上厕所,不用垃圾换绿币;三是没有垃圾也可以上厕所,只是方便时候捡拾一个垃圾换绿币。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为何还会置若罔闻呢?笔者认为,这类的公益项目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如何纠正群众对于公益环保的观念。
从组织建设者绿色江河角度来看,“绿币318”环保项目这个出发点本身是好的,但服务方式有些不合理。据知,该“绿币厕所”坐落在川藏绿色驿站的折多山驿和理塘驿,且旅游业是甘孜地区依靠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了提升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以达到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的目的,就不应该采取一些过于苛刻或者不合理的规定和措施。笔者看来,首先应确保游客的用厕体验,其次再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事后扫码等。所以,公益环保类项目应该立足于群体,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公益环保项目不仅在于组织者的创新,更在于我们的支持理解。若每一方都能各“近”一步,那何愁这类项目的创新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