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提倡“精英进校园”
近日,杭州师范大学人才招聘公告引起围观:体育学专业教学科研岗的招聘要求中,写明应聘者须“获得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笔者看来,‘冠军“们进入校园,无疑符合各方利益,值得社会面更大力度提倡。
精英进校园,也非头一回:去年,艺术体操世界冠军鲍语晴入职中国美院,亮相仪式广受好评;“亚洲飞人”苏炳添参与暨南大学田径课程教学;皮筏艇冠军许亚萍是浙江大学的体育老师……亦有许多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选择进入小学,给孩子们上人生第一课。与其将这些现象笼统称为“内卷”,不如考虑该模式的合理与优势。
进入校园,精英们能继续发挥个人的特长。较其他工作而言,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十分短暂,掌握技能专、精,但普适性不强;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生活将会缺乏保障。进入高校任职,获得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是符合退役运动员个人需求的。而作为顶尖赛事的优胜者,他们的专业技能毋庸置疑。因此,运动员在教学工作中也能凭借个人经验,对学生完成更有效的指导,转型成为一个“好老师”。
高校及校内师生同样能够受益。作为体坛明星,冠军们影响力巨大。高校引进此类特殊人才,有利于曝光度的提升,也是优秀师资力量的体现。对于某些小众的体育项目,学生会因“冠军”的倡导而关注,能够推进体育方式多元化;课程内的其他老师,也能直观感受行业顶尖人才,益于启发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人才。
国家需要精英进入校园。当冠军成为体育老师,学生会怀抱更大热情投身体育领域;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从青年人抓起,是为优解。当博士进入小学,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和能力被更早地灌输入孩子的脑海,很大意义上能够提高未来一代地综合素质。一批行业顶尖人才的涌入,也势必为教育领域带来崭新的观念,也将为改良现有教学体系打入一针“强心剂”。
人才与教育的结合,前景是乐观的。将精英融合进入教育体系,形成有力的纽带和多向互动,我们更可以期待时代强音的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