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是长周期的消费品”?经济学家这一说让人感觉很别扭
无所求
4月12日,新黄河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在海口举行的2023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新浪财经之夜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4月11日所作的主题演讲中,抛出了“子女也是消费品,子女是长周期的消费品”这样一个观点,引来坊间一片吐槽。
“审视孩子,如果只以经济法则,难道父母与子女之间只剩下赤裸裸的经济关系?”“父母生孩子,应该是带着爱意而生,带着对新生命的期待,对未来的憧憬,而不是带着消费的需求,带着耐用的诉求。”“你都说是耐用消费品了,我是孩子亲妈,我能让孩子来世上当消费品?那我是亲妈吗?”“什么叫耐用消费品,那你是什么消费品呢。”“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声音又一次响起。
如果陈文玲是作即兴演讲,出于经济学家的职业思维习惯,用经济学眼光考察市场、社会、世事包括人伦,发生了这样一个口误性质的不恰当比喻,人们也不必对此大做文章。但陈文玲是认真地有备而来的,她说,“按照贝克尔经济学家的行为经济学说,子女也是消费品,子女是长周期的消费品,是可以给你带来长久回报的耐用消费品。所以,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你没有长周期的耐用消费品,他的价值是超过你购买其他消费品的价值。”
从人伦角度讲,把子女比喻成耐用消费品,很难让人接受。恐怕陈文玲自身的儿女也不会乐意:妈妈,您怎么能把我们当成您的耐用消费品呢?我们是人,不是物啊。再说陈文玲的父母也不会认同:宝贝女儿耶,我们从来没有把你当成耐用消费品的物件也。
我说个自己的故事吧。近20年前,女儿读高三,在一次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家长们倾力配合学校工作,为孩子的学习努力付出。老师说,为孩子付出,是最好的投资,你将会收到最高最优的回报。我的习惯,是全面记录,回家向女儿和妻子读记录内容。当我读到最好的投资和最高最优的回报时,女儿生气了:我是你们的投资品,不是你们的女儿。我声明,这是你老师的原话,我记下来而已。没用,女儿还是感觉到受了伤害。
从专业角度讲,把子女比喻成耐用消费品,也不那么妥帖。消费品是指那些由最终消费者购买并用于个人使用的产品。耐用消费品是指那些使用寿命较长,一般可多次使用的消费品。除了子女是人不是物这个基本事实之外,子女怎么会是被“消费”的呢?“消费”和“使用”联系在一起,我们做父母的,从来没有觉得子女被自己“使用”。真的要牵强上“使用”,恰恰相反,是自己被子女“使用”。事实上,子女也没有“使用”父母,而是父母甘心情愿主动付出的。
当然,陈文玲的表达意图,是想证明“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是想劝说年轻人不要不肯生孩子。这个意图的社会背景是,我过生育率急剧下降,世界人口第一的桂冠,即将被印度拿走了。其实,人口第一的桂冠,不要也罢。但是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步伐太快,也会带来社会问题,年轻人正常生育,保持一定的生育率,可以减缓社会老龄化速度,降低深度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烦恼。
但是,劝说年轻人生孩子,经济学家就不要抢风头了,让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去说吧。我倒是觉得,生育下一代,除了爱情的结晶与婚姻的结果以外,也是一份物种义务和社会责任。我们自己是被父母带到世界上来的,自己也该带一两个孩子到世界上来,人类才得以延续。看那动物世界,它们的生存都很艰难,但它们对于生育下一代从不懈怠。为什么?是对自身所在物种的繁衍延续负责。如果所有的人都不生育孩子,人类这个物种将会凋零;或者说,我们炎黄子孙都不想要孩子,那么中华民族将会凋零。
从人伦意义或感情角度讲,我赞同网友“欲语泪先行哟”所言,“如果养娃是为了防老,那为什么要把赤裸裸的交易说成是伟大的父爱母爱呢? 我认为养娃是我生命的某个阶段需要情感输出对象,所以我养。他不会欠我什么,毕竟我带他来这个世界也没有征求他的意见。”
如果经济学家也想负起责任来劝说年轻人生孩子,陈文玲不妨从如何有效免除职场女性生育孩子的后顾之忧谈起。生育孩子,女性的付出更多、艰辛更甚、风险更大,职场女性受到的实质性、隐秘性歧视很多。虽然法律法规禁止企业歧视生育女性,但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明里暗里总是对女性及其生育设障埋梗,所以女性生育成本需要国家财政承担起来,而不是甩给企业,最终甩给女性及其家庭。
至于生育孩子的怀孕成本、养育成本之外,还有接踵而来的教育成本攀升、住房成本高企等等,也是陈文玲等经济学家的探讨课题。千万不要简单粗暴地用“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来教训年轻人。否则,年轻人回怼“求求科学家们赶紧研究出一种方法让这帮大妈们继续生育吧!!不要再绑架年轻人了!”你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