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一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工作人员表示“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是《交通乘客守则》的明文规定,但仍有部分网友认为因为喝牛奶被罚未免有些小题大做。
笔者认为,这一看似苛刻到不近人情的规定实质是用规则给“不文明”戴上紧箍咒,让不遵守规则者回归秩序,以维持公共空间的良好秩序和安全卫生环境。
首先,“禁食条例”并非是拍脑袋决策,早在2014年《南京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实行之前南京调查队就进行了长达10天的问卷调查。在3000份有效样本中,有高达7成多的受访者(71.33%)表示不支持在地铁站内饮食。如此看来,该条例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声音和要求。
其次,不同于高铁火车等交通工具,地铁的空间相对封闭,空气流通更为缓慢。五花八门的食物散发出的种种不同气味在车厢内堆积,在鼻腔内爆炸,会给其他乘客带来巨大的负面体验。另外,列车在线路运行时到站停靠时间短,当列车满载时更是无法进行清洁,那旅客遗留下的食物残渣或是不小心撒漏的饮品便很可能导致人员滑倒,这样既损害了别人利益又污染了公共环境,惩戒不可谓是“小题大做”。但法外有情,对于病人、婴幼儿等有特殊情况的乘客,地铁方面也会给予照顾,这是规章制度有温度的一面,亦不可谓是“不近人情”。
最后,禁食令一旦实行,就不应该形同虚设。与其说此次的罚款是个惩罚,倒不如说这是一种宣传和引导,希望公众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从而从根本上叫停社会中的种种不文明行为。
综上所述,惩罚在地铁内喝牛奶的乘客维护的不仅是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乘车秩序,更是在维护整个社会的文明秩序。社会文明力量的养成,某种角度上需要约束力的引导,但也不止是“法律法规的约束”,更要求公众在内心中养成遵守社会基本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意识并外化于行。或许当遵守秩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内在需求,我们也就感觉不到规则带来的约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