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常州实践④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民生关切事”。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衡量一个地方的综合实力,既要看经济、产业、人口等宏观指标,也要看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更要关注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等软性指标的分量。因此我们常说,让人民生活得幸福安康,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一座城市最大的竞争力。
非凡十年,“芝麻开花节节高”。在常州,幸福是可感可见可及的:蓝绿相融的优美环境,红红火火的市井生活,创新宜业的无限可能,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历史与日常、文化与市井,在这里交织融合。今天,笔者尝试从城市幸福感、烟火气、高品质生活体验等方面,讲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的常州实践。
一、常州,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幸福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的最大褒奖,也是主要竞争优势所在。
幸福是主观感受,但也不乏客观衡量指标。
关于幸福城市的评选,持续周期最长且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新华社瞭望智库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
这一榜单,不唯GDP、不唯城市知名度,涵盖了就业、居民收入、生活品质、生态环境、城市吸引力、公共安全、教育、医疗、交通等9大领域,覆盖上百个指标。
2022年,常州从100个地级及以上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11个最终入选的地级市之一。
相比而言,常州不仅具备一线城市所共有的“发达”成分,也拥有一线城市所缺乏的独特优势。
有的城市能给你事业,有的城市能给你生活,常州则是“鱼和熊掌兼得”的地方。
常州面积不大,人口528万,却位列中国大城强城指数前十强、中国地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第12位、国家创新型城市第16位、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第16位、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第18位。
说起常州,首先第一个映入脑海的是“江南文化名城”,随之而来的就是那句耳熟能详的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这座城市的发展,见证了产业的加速跑,氤氲着商圈的烟火气,折射出市民的幸福感……
幸福是与时俱进的。如何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城市“热力”“引力”,常州一直在路上:
无论是10大民生实事、六张“民生名片”,还是齐心奔赴“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追求,最终指向恰是——只为人民幸福安康。
二、一杯咖啡的“幸福指数” 缔造高品质生活体验
有人说,咖啡与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温情气韵,具有内在的“互文”关系。城市的烟火气,看大街小巷的咖啡店就知道。
你有没有感觉,常州人的生活品质,这几年正节节拔高,越来越丰富多彩?
在常州,街头巷尾总能发现令人心动的咖啡馆,或装潢精致,或气氛愉悦,一杯咖啡,一份点心,就可以闲坐一下午。而城市的多元和包容,也让消费者对咖啡品质的追求,从最初的“能喝”转向现在的“会品”,咖啡正提升市民游客的“幸福指数”。
与许多城市被国际品牌连锁一统天下有所不同,常州人更青睐有温度的咖啡小馆。笔者在高德地图搜索常州咖啡馆,弹出了653条结果。
在南大街商圈,九州、吾悦、万达、龙湖天街等商业综合体,咖啡馆扎堆复制,社区、书店里的咖啡吧层出不穷,成为当下休闲生活和时尚消费的最IN标签。
咖啡馆林立,咖啡口味丰富多元,走在常州街头,你很可能会偶遇一家小咖啡馆,或被新咖啡豆、新的冲调配方和独家风味所吸引。
上班带上一杯暖暖的咖啡提神,或中午约上好友咖啡小聚,这些是推进工作或碰撞灵感的形式,也是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心灵交往。
在常州,咖啡是多变的、好玩的、跨界的。打卡不同的咖啡小馆,分享最新式的咖啡,成为当下热门社交话题。
除开品牌店,社区咖啡馆也如雨后春笋,在常州冒了出来。“嵌”在社区的咖啡店,充沛着常州人的“15分钟生活圈”,更“亲民”路线的小店日渐兴起,“下楼就有咖啡店”正逐渐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遍地开花的咖啡店正反哺着社区活跃度,一个个十几平米的空间,重新拉近了人与人的关系,疏离感没有了,幸福感油然而生。在这里,既有深宅于家或者工作繁忙的年轻人,也包括老人和孩子。
各式咖啡馆遍地开花,从繁华闹市的精致美学空间,到社区小巷的温馨小馆,再到古朴清新的乡村咖啡馆,咖啡用新风味串联起创意和文化,属于常州人的咖啡印记正在形成。
咖啡文化,正逐渐成为常州一个鲜亮生动的城市符号。常州人,正让咖啡文化成为人民幸福安康的实践载体。小小一杯咖啡,调和着苦与甘,也不断酝酿着常州独有的城市味道。
三、城市焕新有品有颜 感受“幸福来敲门”
如果你曾在飞机上俯瞰过常州全景,就不难发现城市规划是环环相扣的。它是一个生命有机体,道路和河流像交织的经络,循着城市的节奏感一起一伏地律动。
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城市和人一样,也是一个生命有机体。人为了健康需要体检,城市也是如此。
老旧小区改造,是检验城市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硬指标,常州对此有着充分的战略认知。
惠民之举真惠民。时隔30多年,天宁区红梅西村又“红”了!这一次,通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曾经捧回“鲁班奖”的红梅西村,又一次搭上了时代快车,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红小区”——
改造项目不仅让红梅西村实现了颜值大提升,还做实做优基础设施、环境品质、物业服务等“里子工程”,更搭建平台帮助居民实现“电梯梦”,让老小区居民也能享受“一键可达”的幸福。
类似红梅西村的老城厢改造,让常州诸多老小区焕然一新,“六个常有”民生实事名片,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
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大礼包”,一项项实打实的惠民举措,一处处看得见的发展变化……常州持之以恒保障改善民生,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风雨千载,城市文明在经年累月的添砖加瓦、修补重构中不断向前,让人民常住常新,在享受现代生活之便的同时,也能触摸历史痕迹。让人民生活得幸福安康,正是常州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
四、“万亿常州”,真金白银实实在在 幸福感愈发充沛
不论是私下交流,还是网上舆论,总能听见这样一种声音:越是出差出游、走南闯北,就越热爱常州。
常州人一旦从外地回到家乡,都要感叹一声,还是常州好!我们对家乡如此浓烈的热爱与幸福感,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其实,中国人普遍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家乡知名度大、美誉度高,所带来的自豪感,很难有其他情感可以替代。
2023年是常州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万亿城市”既是一道门槛,也是一个标签。常州越是高质量冲刺“万亿之城”,常州人的实惠与好处就越大。而有了这个身份,每位常州人的幸福感将更加充沛。
对于个人努力与集体成就的关系,古人早就总结得很清楚:众人拾柴火焰高,大河有水小河满。常州冲刺“万亿之城”,与每一位新老常州人都大有干系!
别的不说,仅是平均收入就会大幅增加。今年,常州有两个主要预期目标,即GDP增长5.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GDP增幅。
假如2022年常州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万元,按年增长5.5%测算,那么2023年人均增长3300元。GDP的增长越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越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平均每个人拿到手的、可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钱,实在得很!
城市GDP破万亿,是城市能级提升的一大标志。映射到个人身上,城市能级决定了市民的生存底线与发展上限。能级越高的城市,其市民的生存底线就越高,如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标准等。能级越高的城市,其市民的发展上限也就越高。
“万亿常州”,真金白银来得实实在在,钱包鼓了、就业稳了,花钱更有底气,常州人的幸福感水涨船高。
如今的常州,是建设中的长三角中轴枢纽、国际化智造名城,是新能源之都,是幸福之城、活力之城、宜居福地……机遇、梦想和发展在这里互联互通。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当幸福成为一种竞争力,常州在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全力奔跑,常州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