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平常语(原常言道) 2023年4月4日-2023年4月8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3-04-04 14:44:46
3850 26 5

4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再次明确“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不久前,南京一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引起广泛关注。有网友表示强烈支持,但也有网友认为,“牛奶都不让喝,是不是有点太过了?”对此,你怎么看?请注意,每周六晚截稿)

小启:本期起,《常言道》栏目更名为《平常语》

2023年,《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二出版 

4月4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也有人说、想做一条鱼


A0520230404C.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西江月
  • 怿怿
  • 文学院
  • 无所求
  • 泉水涓涓
发送

26条评论

  • 763
    地铁禁食, 让城市更文明更美好
    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地铁,是一个人员密集、空气流通性较差的公共场所,在车厢内进食牛奶等饮品食品,一方面因为食品和饮料的特殊气味,会给其它乘客带来不好的感受,尤其是饮品食品的滴漏洒落,影响车厢内的环境卫生;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在行进的地铁这个非就餐的场所进食,对自身的健康、安全也会带来隐患,也是一种有失文明的行为。因此,“地铁禁食”是与时俱进,也是为了让城市更文明更美好。
    另外,地铁车厢内禁食也是国内外惯例,武汉市于2012年就以地方立法形式出台《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成为国内第一个以地方法规明令地铁禁食的城市,贵阳、北京地铁内也已经实施禁食规定;香港在地铁内饮食将被罚款;新加坡地铁内饮食最高罚500新加坡元。而南京更是明令禁止在地铁上饮食,并有了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的网络热议。可见,在地铁车厢内禁食已经是一种趋势和潮流,相信随着地铁车厢禁食效果的显现,会有更多的城市更多的地方跟进实施。慢慢的大家就会习惯了这种规定。
    更何况随着大家对公共场所文明环境要求的提升,以及社会的文明进步,加上地铁禁食的常态化推进,会让地铁的空间更安静、更文明、更和谐,也会让地铁饮食现象转变为地铁阅读现象,使我们的社会更好的营造阅读氛围,更好的走向书香社会,打造书香中国。
    2023-04-08 21:43:28 0回复
    0
  • 让文明跟上地铁速度

    4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再次明确“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不久前,南京一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笔者认为地铁带我们一起走进“快时代”,绝不能让不文明行为“拖后腿”,在享受地铁方便、舒适、快捷的同时,我们要让文明跟上地铁的速度,文明乘车、文明出行。

    地铁已经成为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车厢不是私人空间,而是公共场所。由于车厢狭小封闭且人流量大,异味、噪声会在车厢内被无限放大,当一个人陶醉于美食或音乐中时,对身边的人而言可能就是难以忍受的事情。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那么社会文明就会降格,正常的公共秩序就会受到冲击。因为在地铁上吃东西或者外放声音而引发的乘客间矛盾甚至肢体冲突,在近年来屡屡出现,既扰乱了公共秩序,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社会在不断发展,公众素质也在普遍提升,人们会越来越懂得遵守秩序、自我约束。但仅靠自律,只能管住大多数人,却没办法管住所有人。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地铁里的不文明行为,为所有乘客都营造文明有序、干净舒适的乘车环境,就必须加快建立符合现代文明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的条文规定更有利于规范地铁乘车行为,对被罚乘客来说,罚单的存在是提醒与强调;对同乘其他人员来说,罚单的存在则是威慑与警示。为乘客的乘车行为划定明确的界限并匹配相应的惩戒手段,这就相当于给每位乘客配发了一个“文明导航”,只要跟着导航走,就能一路顺利畅达终点。

    地铁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公共场所”,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缩影,最拥挤最嘈杂的空间往往最能彰显众生百态。世界各国都已有各自的地铁礼仪:在日本,地铁里不能打电话是人尽皆知的“铁律”;在德国,地铁车厢内禁止两类事物,一是“味儿”,二是“剐蹭”,烟酒都会扩散味道,而像冰激凌、汉堡之类的食物,很容易造成车厢不清洁,还可能沾到其他乘客身上;在纽约,地铁去年推出一支短片,告诉乘客们在地铁里不要乱丢垃圾、坐在座位上时不要腿张开太大、不要硬挤车门、有必要时请让座等等。由此可见,文明不仅体现为对公共秩序的遵守,更体现为对他人的“关爱”,应成为地铁发展的“新标签”。

    地铁文明需要从细节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既然选择乘坐地铁,那么每名乘客都必须严格遵守乘车规定,自觉服从管理、遵规守纪,不要试图把个人的行为凌驾于公共秩序之上,因一己之私损害公共利益。更何况良好的乘车环境对于每一名乘客都是有益的,每个人都有理由有责任去维护文明的乘车秩序,守好文明出行的底线,共同为社会文明进步增光添彩。
    2023-04-08 19:06:24 0回复
    1
  • 遵守地铁规范,非必要不饮食
    近日,南京一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告知单,引起广泛热议。有网友表示认为,“牛奶都不让喝,是不是有点太过了?”,也有网友表示“支持地铁做法,服务于群众。”
    面对网上热议,南京地铁专门回应,表示南京地铁是禁止饮食的,喝牛奶也算在其中,如果是泼洒的话,会比较黏,难以清洗,但对于儿童和病人除外,有需要可以饮用白开水。
    在2014年7月1日起实施的《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中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禁止在列车车厢内饮食。笔者认为,南京地铁乘务员此次向喝牛奶乘客开具《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行为告知单》,是对《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的贯彻执行,是维护地铁文明秩序的正当之举。
    生活中不少乘坐地铁的乘客对于轨道交通条例并不了解,认为在地铁车厢内饮食无伤大雅,但实际上,在地铁车厢内饮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一方面,地铁车厢内饮食会对公共卫生产生不良影响。地铁车厢是封闭的公共场所,封闭的公共场所内饮食很容易产生刺激性气味和垃圾,刺激性气味和垃圾残留在地铁里难以清理,严重影响城市的市容市貌。
    另一方面,地铁车厢内进食会滋生安全隐患,危害乘客人生安全。地铁作为城轨综合系统,车厢内饮食产生的食物残渣进入地铁轨道,很可能引来老鼠蟑螂等动物啃食电线电缆,轻则导致设备损坏,重则会引起火灾,危害乘客人生安全。如果饮食中牛奶、饮料等液体泼洒在地面上,在人流量密集的时候,很可能会造成乘客摔倒和引发踩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正因为在地铁车厢内饮食会带来种种危害,“禁止饮食”作为一项守则明确写在大部分开通地铁的城市的轨道交通条例中。4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条例》再次明确规定“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这不仅反映了城市管理者努力维护地铁文明秩序的决心,也体现了城市的人情关怀,对于特殊乘客关心照顾。
    作为乘客,我们享受了城市地铁带来的便利,也应当为城市地铁的文明运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我们应当理解地铁的工作人员,认真遵守城市交通条例,坚持非必要不饮食,做文明的乘客。
    2023-04-08 16:32:16 0回复
    1
  • 规则须遵守,人心关乎情
    近日,常州市实行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其中再次明确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不久前,南京地铁一乘客在列车内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引来大量网友的评论。
    网友们有的表示强烈支持车厢内禁止饮食,有的则表示“连牛奶都不能喝,未免太过了”,双方各有说辞,又是一次规则与人情的碰撞,笔者认为原则须遵守,但也要给予特殊人群温暖的人性关怀。
    《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中早就明文规定禁止在列车车厢内饮食。这是为了维护公共环境的干净舒适和保护人们的乘车安全。因为在车厢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吃东西,食物的碎屑、残渣粘附在座位、把手等位置上十分不卫生,如果牛奶、饮料等因为车厢的晃动而泼洒,乘客们上车或下车来回走动未免会踩到,随着乘客的走动蔓延到车厢的其他部分,除此以外,行动不便的人群或者儿童还可能会因为地面湿滑而摔倒磕碰。所以在车厢内饮食不仅会给其他乘客带来不好的乘坐体验,破坏公共环境的整洁舒适,而且加大了后期的保洁工作量,所以宁可从源头上禁止饮食,而不是造成伤害后再来补救。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规则是人为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秩序使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阻碍。
    常州市实行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其中再次明确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婴儿、病人除外,就是对弱势群体温暖的人文关怀。一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要做到在地铁上不饮食,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一些身体患有疾病或还不具备自理能力的孩子若果此时就是要喝水服药,地铁的工作人员也应该酌情处理,要对特殊情况有所包容,对弱势群体给予关怀,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良好的公共秩序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规则须遵守,人心关乎情。规则是我们心中的底线,不能将人情凌驾于规则之上,却也不意味着我们要“一刀切”,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给予适当关怀,秩序的维持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协调好规则与人情的关系,传递民生温暖。
    2023-04-08 15:52:26 0回复
    1
  • 遵守规定,还公众一片净土
    4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再次明确“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不久前,南京一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引起广泛关注。有网友表示强烈支持,但也有网友认为,“牛奶都不让喝,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公共出行中能否进食是一个老话题了,长期以来,在公共交通工具中能否进食的问题上,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声音一直都是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
    支持方认为在公共出行就餐,所有人处于密闭空间中,食物气味难以消散,严重影响其他乘客的出行体验。且牛奶、豆浆等食物易洒,如若处置不当,会影响公共交通工具的卫生,给清洁人员带来不便。除此之外,对用食者本人来讲,在人流拥挤的地方就餐,细菌极易滋生,用食者的饮食健康会受到威胁。且在诸多公共交通工具内,没有设置垃圾箱,垃圾需下站后自行寻找垃圾桶处理,十分不便。
    反对方则认为,作为一名“社畜”,工作辛苦、通勤时间长,实在难以早起吃饭,在车上吃饭既节约时间又方便省事。自己只要不吃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喝奶类、粥类食物格外小心即可,即使不慎洒出,自己也会妥善处理,不会给工作人员带来麻烦。
    二者各持己见、均有道理,但问题的症结在于这么做究竟合不合适?
    从人情角度来讲,上班辛苦早起困难是人之常情,偶尔偷懒在公交车、地铁上吃个早餐也能理解。但任何人情理解都需要建立在不打扰他人的前提下,如果你吃刺激性食物还将垃圾乱丢,那自然是不被容许的。其次,以往该问题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颁布相关规定,所以大家各行其道,难免有所争执。但如今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已经明确规定“除婴儿、病人外在列车内禁食”。既然已经有了规定,那必然是要优先遵守规定的,况且规定中已经包含了“人情界定”,考虑到婴儿和病人的特殊情况,规定已经适当放宽。那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遵守规定呢?仅仅因为自身的懒惰就要打破规则吗?早起吃早饭能花多长时间呢,对一般人来讲最多不过半小时。那为什么不能花十五分钟到半小时吃个早饭呢?既遵守规定也不给大家带来麻烦。与其找各种借口辩解,不如承认是自己的自私懒惰影响了公众利益。开罚单是为了更好地重申规定的强硬性,惩罚也是为了让规则更好的实施。
    如果不实行惩罚,人人都自私,人人都图自己方便,大众的利益谁来维护呢?维护大众的利益本来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个体利益是建立在大众利益上的,当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冲突时,只有优先保障集体利益,才能保全自身利益。所以请大家遵守规定,还公众一片净土!
    2023-04-08 14:41:13 0回复
    1
  • 严守规定,共创美好公共环境
    不久前,南京一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引起广泛关注。有网友表示强烈支持,但也有网友认为,“牛奶都不让喝,是不是有点太过了?”笔者认为,地铁作为民众共同使用的公共交通,应该执行禁食规定。
    地铁作为公共环境人多事杂,执行禁食规定极具必要性。如若地铁允许大家在乘坐时吃喝,那么势必会有人素质低下,乱丢乱扔。同时,还会有泼洒奶茶、饭菜等等意外发生。这将给地铁带来沉重的卫生负担,即使安排专人打扫,也会力不从心。毕竟地铁不同于公交等其他公共交通。地铁来往班次频繁,一班次有4—8节车厢不等,且地铁人流极多,每站间停留时间不过一分钟,打扫起来会非常困难。起始站与终点站前距离较长,垃圾本来只污染了一小块地方,在到站后,很可能蔓延至整个车厢。它不同于公交,公交地方小,车上一般会摆放打扫工具,每站停留时间也相对自由,司机到站后进行简单地清扫即可。作为地铁运营方,平白多花了许多不必要的公共交通运营成本是极无必要的。
    地铁作为公共交通本就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公众让我们能够便利出行为首要目的。作为受益方,在乘坐地铁时,不吃喝东西也不是难以做到的事情,一件小事却能够帮助公交交通更好,我们何乐而不为?
    在南京地铁牛奶事件中,需要指出的是,乘务人员对喝牛奶的乘客开具的是告知单,并非媒体所宣传的罚单。将“告知单”曲解为“罚单”有混淆视听、引导舆论之嫌。告知单仅具有提醒警告之用,并非罚款。笔者认为即使南京地铁方开具罚单也未尝不可。规定已然制定,如不严格执行,那规定就只是一纸空谈将毫无意义。也有人质疑南京地铁方对洋人国人区别对待,对洋人违规视而不见,对普通群众就进行惩罚。笔者对此的态度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仅从对喝牛奶的乘客开具告知单一事,笔者认为南京地铁方无错。
    不仅南京地铁对禁食有严格,4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再次明确“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规定虽然严格,但也并非不仅人情,婴儿与病人还是可以在车厢内吃喝。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群众,完全可以体谅此规定之后的缘由。同时也希望其他乘客能够在乘坐地铁时严格遵守规定,让你我共创一个干净整洁的地铁乘坐环境。
    2023-04-08 14:09:28 0回复
    1
  • 互相理解,和谐相处
    不久前,南京一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引起广泛关注。有网友表示强烈支持,但也有网友认为,“牛奶都不让喝,是不是有点太过了?”笔者认为乘客与乘务人员应该互相理解,和谐相处。
    首先,笔者认为在地铁上吃东西虽然不违法,但是地铁车厢空间相对封闭,如果乘客吃气味独特的食物或喝饮料会污染车厢空气,气味将难以散去,随意饮食还可能会影响其他乘客的乘车体验,味道较大的食物,必定带来其他乘客的骚扰与不满。除此之外,食物残渣、饮料如果不慎洒落车厢,可能会导致儿童乘客滑倒受伤。乘坐地铁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但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要自觉履行义务,所谓地铁上不能吃东西是一种道德上的约束,作为有素质的乘客,我们要理解乘务工作人员,避免给他们带去不必要的麻烦。作为乘客我们就要自觉遵守道德,毕竟乘坐地铁时间比较短暂,乘客可以稍微忍忍,到站后再吃东西。
    其次,笔者认为乘务人员发现南京一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当场开具罚单有点过分,或许这位乘客此时此刻心脏突发以牛奶代替开水吃药,从外表上又不能看出是不是病人,或许有什么特殊原因。所以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乘务人员完全可以善意提醒一下乘客地铁内规定不允许吃东西,当场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具罚单确乎有点过分。况且这位乘客只是喝牛奶,又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扰民行为,笔者认为开具罚单可以代替为善意提醒,相比罚单,善意的提醒也不失为更好的办法。毕竟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善意良言不仅可以提醒这位乘客,而且其他乘客也不会随便吃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我认为乘客与乘务人员在规定和道德行为之间发生冲突时可以互相体谅,互相理解。 4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再次明确“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地铁是为每个乘客服务而不是一两个人,所以乘客在乘坐地铁时要不能只考虑自己,也要考虑身边人,毕竟在封闭空间吃东西味道确实会很大,如果情况严重还可能引来虫蚁,啃咬电缆或相关设备,招来安全隐患。同时乘务人员也不能随意乘客开具罚单,至少搞清楚具体情况,毕竟乘客守则内还有婴儿病人除外。
    总之,笔者认为乘客与乘务人员应该互相理解,和谐相处,在大同社会做到美美与共。
    2023-04-08 11:04:27 0回复
    1
  • 城市的底色需要大家共同铺就
    4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再次明确“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不久前,南京一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这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笔者认为此举并非小题大做。《南京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一直以来都保留列车上不能饮食的规则,其必要性显而易见。
    地铁作为人员密集且空间有限的公共场所,牛奶等饮品一旦泼洒,不仅会污染车厢环境,还可能会影响他人同行、造成安全隐患、扰乱地铁秩序。地铁上饮食看似是个案式呈现,但若这种行为若无规则约束,就会造成类似个案的累计增加,对乘车体验和城市形象,一定会造成整体性的伤害。
    面对地铁上的不文明行为,同乘人员即使深受困扰,也不会去主动批评制止该行为,更有甚者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却殊不知他们的围观默许助长了歪风邪气。因此,面对不文明行为,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所出台的“条例规定”来约束这些行为。杜绝地铁不文明行为,地铁公司责无旁贷。乘务人员不能在劝阻无效后只是双手一摊表示“很无奈”,而应主动作为,否则地铁上的不文明现象就会变成陈旧顽疾。若乘务人员也一味安于做一个旁观者,轨道交通条例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乘务人员开具罚单的初衷也只是为了告知该乘客地铁禁食,提醒他文明乘坐地铁,纠正不良行为,也可以对同乘人员行为道德的隐形约束。若想让这一模式长行长效,或许可此从法律法规层面给出违规底线,不仅可以增加罚单的严肃性与社会公众的认可度,也能防止惩罚失了轻重。“执法必严”既能坚持法律法规的严格和严厉,更能确保执法过程中的严谨和细致。
    不能让一瓶牛奶毁了一座城。“地铁社会”是城市文明的脚本,城市文明的培养仅靠个人自律、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予以专业性和制度化的规范管理。于地铁公司而言,对列车秩序、乘车环境,始终要保持严格的治理,把各种不文明现象真正当作一个社会系统中的问题重视起来。并且引导市民们化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成为维护乘车环境、抵制不文明行为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以地铁文明出行为城市增光添彩,推动地铁真正成为城市的文明窗口。
    在众声喧哗中,我们看到了公众道德正在以前行姿态更深刻地走入大众心中。也希望在未来可以看到城市文明常驻各个角落。
    2023-04-08 09:28:37 0回复
    1
  • 让“地铁禁食”成为一种习惯
    常州市于4月1日施行的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再次明确“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南京市一乘客因在地铁上喝牛奶,被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武汉市于2012年就以地方立法形式出台《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成为国内第一个以地方法规明令地铁禁食的城市……近年,各地针对“地铁禁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而市民中却出现两极分化的态度,一部分表示赞同,而另一部分则表示“太过了”。
    “地铁禁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它既给乘客带来了清新整洁的环境,也大大减轻了地铁运营方的负担。首先,一些人选择在地铁上进食,大部分是因为赶着上班,将早餐时间与通勤时间合在一起。大家可以设想一下,早高峰时,列车中人头攒动,尚且站不稳,若此时人人再拿出早餐享用,是何等的混乱。与此同时,各种食品的味道混在一起,要是再有人随地扔垃圾,岂不是一种污染?其次,地铁每天运营结束后,会由保洁人员清除当天列车上的所有垃圾。据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在“地铁禁食”前,列车上有许多食品垃圾,尤其是在早高峰结束后。每天清除的垃圾就高达3吨,每年运输这些垃圾的费用超过15万。“地铁禁食”实施后,确实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
    “地铁禁食”方案尚不完全成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让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还人们一个轻松的通勤时间。一部分对于“地铁禁食”表示“太过了”,笔者认为,这是方案还需细化的呼声。一方面,对于轨道交通乘客守则的规定不能搞“一刀切”,除婴儿、病人外,还需考虑到其他特殊情况,特殊问题特殊对待。也可以放松一些规定,如在非高峰期可以引用无色无味的饮料等等。另一方面,提高乘客遵守规定的意识,可以通过设立举报平台,让乘客之间相互监督,共建美好的乘车环境。此外,地铁运营方在列车内加大对“地铁禁食”的宣传,也有利于规范乘客的行为。
    做制度的遵循者,亦是做文明的拥护者。当前社会生活仍需要许多规章法度来约束不良行为,现今美好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众人共创而成,小小的乘车空间也是如此。完善“地铁禁食”相关方案,提高乘客的文明意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创造地铁美好环境,创造畅快通勤路。
    2023-04-08 09:14:32 0回复
    1
  • 车厢禁食一刀切 安全保障第一位
    近日,常州市实行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其中再次明确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为何要反复明确这项规定呢?其原因是南京地铁曾就因“禁食”规定登上了热搜,引发广泛热议。
    3月14日南京地铁一乘客在列车内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随后该乘客将此事分享在社交媒体上,引来大量网友的评论。
    从网友的评论中,可以看出讨论的核心在于:车厢禁食又禁饮,为何不能在满足大众需求下有条件、有选择性地实施,反而要搞这种“一刀切”太过“极端式”的禁食规定呢?
    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很大程度上是由当代人出行习惯决定的。现在,开车不好停,公交行得慢,地铁几乎是大部分人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南京作为一线城市,再加上疫情政策的放开,南京地铁每日面临的客流量是巨大的,承载着一座城甚至几座城人的出行安全,对车厢实行禁食“一刀切”是一项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举措。
    在晃动车厢内喝牛奶容易造成泼洒,影响地面卫生,且随着乘客的增加,温度的攀升,地面上泼洒的牛奶不仅会催发出令人作呕的气味,可能还会导致乘客发生摔倒、踩踏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所以,宁可在禁食上实行一刀切,也不要等伤害造成后再补救。
    另外,禁食规定的是“车厢内禁止饮食”,在站台饮食是允许的。实在渴了饿了,可以下车到站台上饮食。
    这热议背后还反映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据了解,南京车厢禁食的规定已有九年历史,且车厢内语音通报、禁食图标都是随处可见的,为何现在才拿出来争议?
    笔者觉得,这种现象是碎片化阅读弊端的表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容易陷入一种选择的焦虑,碎片化阅读导致的惰性依赖,使得人们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交互来获得知识碎片。有目的地选取信息,更倾向关注“我可以做什么",而不是“我不可以做什么",正如著名实验《看不见的大猩猩》一样,即使一个大猩猩放到眼前,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就是看不见。如果大家一直拘泥于自己的感受与看法,那就很难看到“现实中的大猩猩"。
    地铁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应得到充分的安全保证,作为乘客的我们,更应该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共建安全、有序、文明的地铁乘车环境。
    相信有了南京地铁禁食的热议后,大家对轨道交通规定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希望常州市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能够顺利实施。
    2023-04-07 10:03:49 0回复
    1
  • 遵守规则,共筑和谐社会
    近日,南京一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网络上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网友表示理解支持,但也有网友认为,“牛奶都不让喝,这规定是不是有点过于苛刻了?”
    笔者看来,这个话题成为热点无疑是规则与人情间的碰撞。首先,《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中早就明文规定过:在列车车厢内饮食的行为是被禁止的。其次,饮料泼洒可能导致湿滑和碰撞,安全问题存在着隐患。地铁是一个公共的交通工具,车厢内空气流通性较差,一些食品和饮料的味道很容易影响到其他乘客的乘车体验。所以,乘务员的做法无可厚非,他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但笔者认为,该工作人员首先应该了解具体的情况,万一只是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喝牛奶,在这种情况下,是需要做出一定的让步。规定是为人制定的,理应对特殊情况有所包容。
    另一方面来看,站在提出质疑的大众角度来说,仅仅是一袋牛奶就被罚款,未免有些不近人情。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很快,通勤时间很长,每个都有自己的实际困难:低血糖,加班到深夜……在地铁上吃食大部分都是无奈之举,为什么要明令禁止?这样很有可能造成因为赶时间而不吃饭或者可能导致迟到……但其实,禁食令并没有“一刀切”,其中明确规定了:婴儿,病人除外。当我们有特殊情况时,完全可以向工作人员提出自己的需求,乘务员都会酌情考虑。
    其实,在大众的眼中,社会上明令禁止的事越来越多:垃圾分类、严禁烧荒……风风火火的实施一阵子,最后还是敌不过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规则渐渐也便成了一句句空话。若突然间严格起来,社会都会在热议,大部分人以此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丝毫不考虑这样的规定是有原因的。在笔者眼中:大多数人都是有私心的,总希望用这种议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便是通过舆论的压力来试图改变规则。
    总之,在公共场合饮食是一个涉及个人习惯与秩序规则的问题,这并没有一定的对错标准,只有适当与否。所以,当我们遵守规则,在特殊情况下理解别人时,我们才能便于自己的同时,也能享受和谐的社会。
    2023-04-07 09:19:35 0回复
    1
  • 不违规则,不失人情
    近日,南京一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这件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网友表示强烈支持,认为违规就应当受到惩罚,但也有网友认为喝牛奶就被罚是小题大做。
    笔者认为,这应当分为两种情况来看待:第一种情况,乘客因感到身体不适而去补充食物;第二种情况,乘客无特殊原因故意无视或抱有侥幸心理去吃食物。显然,在第一种情况下,乘客的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告知乘务人员其身体不适,想必可以免于处罚,这是人情;在第二种情况下,乘客的行为则是单纯的违规,自然应当受到处罚,这是规则。
    规则的存在,旨在培养我们的规则意识。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假如没有规则来约束大家,在地铁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内你吃食物,我喝饮料的,难免容易产生异味。若是有人不小心将食物掉落、饮料泼洒,还会增加保洁工作的难度,同时也会给其他乘客带来不好的体验感。而定下了规则,意识也就存在你我心中,不必要的吃喝行为会被大量规避,大大提高了地铁站的工作效率和其他乘客的舒适度。当乘务员遇到了无理违规的乘客,自当公事公办,守护规则的有效性。倘若其有效性缺失,规则变成了没有意义的存在,大家就会更加地无视规则,丧失规则意识。一旦从个人行为升级为群体行为,再折射到其他的方面,那么这对一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显然是极其不利的。
    人情的保留,意于传递社会的温暖。4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再次明确“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有温度的规则从来都不是说一不二的,制定者在制定时能够考虑到我们社会中存在的弱势群体与特殊情况,适当给予关怀,才能保证制定出合理的规则。处在这样的“人情规则”之下,大家更容易感受到社会特别的善意和温暖。
    总而言之,我们能够不无理违反规则,规则的制定者可以做到不失人情味,那就是相对理想的境界了。
    2023-04-06 21:13:56 0回复
    1
  • 让规则多一份温度
    4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再次明确“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不久前,南京一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引起广泛关注。对此,网友们看法不一。有网友表示强烈支持。但也有网友认为,“牛奶都不让喝,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我们要明确一点:在地铁上饮食是明令禁止的。根据《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发现有随地吐痰、躺卧、车厢内饮食、大声喧哗、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等相关禁止行为会开具相应的告知单。南京地铁乘务人员发现乘客喝牛奶后,当场开具罚单是符合现有法规的。一方面,食物掉在地上很难清洗,会给工作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上饮食会威胁乘客的生命安全。
    当然,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应充分考虑社会特殊困难群体的需求。相较于正常群体,特殊困难群体缺乏自理能力,存在特殊需求。在进行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到老人、婴儿等特殊困难群体的需求,避免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日常造成障碍。我们要站在特殊困难群体的立场上,制定人性化的法规,让规则多一份温度。此外,我们要学会关爱特殊困难群体,积极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传递民生温暖。
    笔者认为,网友意见产生分歧的根源在于情与法的矛盾,但这又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一对矛盾。国家的法律法规是铁面无私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只有按照法治思维、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人性化的执行,才能行稳致远,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执法人性化,是对人性尊严的保护,是对执法方式的优化。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的实行不是一种特权,而是规则之下的人情温暖。这一《守则》充分体现了规则的温度。
    规则之显,须有仁义之心者为之。遵守规则是社会每一份子都应牢记于心的公约,但是人情的温暖也不应被无视。在管理城市公共秩序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协调好情与法的关系,让规则多一份温度。
    2023-04-06 19:56:12 0回复
    1
  • 车厢禁食 文明“提速”
    首先为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点个赞:前不久,他们给喝牛奶乘客开具出“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行为告知单”,单据很小,反应很大——刚性《条例》、柔性“告知”,没让乘客罚一分钱,却再次“大面积”触动了民众文明乘车之弦,事件冲上微博热搜,有积极意义。
    视线从南京拉回常州,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这个月起施行,“在列车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列为禁止行为。
    笔者认为,不在地铁车厢内进食原本就是一种文明常识,没有“告知单”、没有“禁止条例”,也应该是文明现代人的自觉行为。
    在地铁上吃东西,比在公交车上吃东西更恶劣。相对而言,地铁车厢密闭程度高,食物的气味弥漫缭绕,吃的人是舒坦了,闻的人不见得个个能接受。有人说,牛奶、饮料没太多味道,那么,它们的容器、包装是怎样的?确定就不会泼洒,哪怕一滴?液体外溢,难免会影响到其他乘客,影响到厢体卫生。至于吃相难看有碍观瞻等等,此处忽略不计。
    在地铁车厢内进食,其实对自身的健康、安全也带来隐患。毕竟不是就餐的场所,列车行进起步刹车全速减速……带着节奏进食,说不定就呛着噎着了,不巧,还有生命危险。
    再则,在地铁上“管住嘴”不是难事,以常州地铁1号线为例,全程不过40分钟,有什么理由非要在这40分钟进食?有人会说,上班族分秒必争,“地铁时光”可以完成早餐、妆容,甚至背会一串英文单词,那么,这些在公共场所无视文明只顾自己的职员,你的职业生涯能走多远能攀多高?
    再议议公共服务。所谓此消彼长,万物无非寻求一个平衡。看得出来,地铁方面为了帮助乘客解决进食问题,已经给到诚意,比如在一些站点的站厅内设有便利店,面包饮料热狗一应俱全,乘客完全可以在店里或者站厅里吃完了上车。只是目前这样的服务似乎还不足以抵消乘客车厢进食的欲望。
    更多的,还需要通过教育、倡导、铁腕,提升民众对地铁文明的认知。这次发生在南京的“地铁上喝牛奶”事件之所以成为热搜,与涉及到的法律界定密切相关,比如喝牛奶行为是否违法、地铁方是否干涉了乘客私权、运营公司有无执法权等。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相关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增强舆论引导,给出权威解读。
    总之,民以食为天,食以礼为先,不在地铁车厢内进食既是尊重他人,也是保护自己,更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2023-04-06 16:42:56 0回复
    1
  • 地铁禁食“一刀切” 常州完全有条件

    4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再次明确“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不久前,南京一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引起广泛关注。有网友表示强烈支持,但也有网友认为,“牛奶都不让喝,是不是有点太过了?”笔者认为一点也不过分,尤其是常州。
    能不能在地铁上吃喝,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认为可以吃,因为没有影响到他人。但也有人认为不可以,因为地铁是公共场所,一些味道比较大的食物影响了别人的乘车体验,饮品的洒漏甚至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到底是可以还是不可以,我们不妨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如新加坡地铁上严禁吃喝,就连开水、矿泉水、瓶装饮料、含在嘴里的糖、花生也不例外。根据快捷交通系统法令,初犯者可面对罚款30新加坡元,一旦被控上法庭,重犯者可被罚最高500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2500元)。
    常州地铁禁食“一刀切”的最基本的条件是地铁线路都不长。已经运行的1、2号线分别长34.24公里和19.84公里,正在施工的5、6号线分别长30.9和34.0公里。常州市规划至2050年建成地铁12条,总长约330.0公里,平均才27.5公里。较长的1号线从森林公园至南夏墅共24站,单程约1小时;2号线从青枫公园至五一路共15站,单程约35分钟。况且,绝大多数乘客是不可能从首站乘到末站的,也就是说乘客在地铁上逗留的时间一般在几十分钟,在这几十分钟里不进食从生理上根本没有问题。问题是如何执行:
    首先,公众参与是推动地铁禁食的最重要、最核心环节。尤其是否实行禁食令、哪些食物属于禁食令范围等,需要征询市民意见。前期方案的共同参与、共同制定,都有助于禁食令推行后的共同管理、共同维护。
    其次,“一刀切”的内容应该细化,把禁止的食物和饮品列出具体清单,这样一是有助于乘客更了解禁食的范围,在乘车时避免携带;二是有助于执法人员执法,避免出现管多了被指责不人性化管理,管少了被认为不认真履职。
    再次,地铁安检环节实施“准入”原则。对榴莲等气味较大的食物、对饮料和汤水等易泼溅食物实行禁入,让乘客能够主动遵守规定,与地铁工作人员一道创造良好的乘车环境。
    第四,解决“一口饭”的问题。加强地铁沿线重点站点附近的小商业布局,设立一些带座位的食品店、便利店等,方便乘客能够在上车前和下车后饮食。如果在上车之前或者下车之后能解决吃饭喝水的问题,那在地铁上就没有必要吃喝了。
    2023-04-06 16:11:16 0回复
    0
  • 地铁禁食,你我携手同行
    近日,南京一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并且在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中,再次明确“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地铁禁食引起广泛关注,有网友表示强烈支持,也有网友认为这种做法“太过了”。对此,笔者认为从各方面来说,地铁禁食利大于弊,很有必要。
    禁食有利于地铁内环境的维护。笔者认为,地铁禁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人们将食物带上地铁,散发出各种各样的气味,这些气味就像一个个音符,它们交织在一起,既有可能是美妙动听的音乐,也有可能是嘈杂刺耳的噪音。特别是在地铁这样一个较密闭的空间内,各种食物的香气交织在一起,不再是香气,而让人感觉刺鼻。试想一下,每个人都在地铁上吃东西,各种气味飘荡在车厢中,让人避无可避。还有人将垃圾随意扔在地上,前段时间,武汉地铁上一名女子若无旁人地吃红薯,并且不顾他人劝阻,将红薯皮扔在地上。如果人人都这样,还能有一个良好乘车环境吗?
    另外,可能有人会认为,既然如此,那我不吃东西,喝没有什么大味道的饮料总可以了吧。笔者认为,饮料虽然没有很大的味道,但有很大倾洒的可能,特别是在地铁准备停止或启动的时候,人站着容易重心不稳,此时喝东西,容易倾洒甚至呛到。饮料洒在身上难以清理,洒在地上黏黏腻腻的,有时候还会产生安全隐患,如果有人不留神踩到,容易滑倒。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以及维护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笔者认为,在地铁上还是禁食为妙。
    禁食并非毫不留情。有人可能认为地铁禁食有些一刀切了,过于武断,太过了,但并非如此。比如在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中有提到,列车内禁食,但婴儿、病人除外。如果人们有特殊情况需要在乘地铁途中进食,我相信,大家都会理解,乘务人员也不会毫不留情。至于为什么一刀切,连一些没有味道的食物也不允许吃,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还有待商榷。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大多数人对地铁禁食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现在的规定更有利于管理,营造一个良好乘车环境。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素质的提高,乘车规定会不断改进,为大家提供更舒适的乘车环境。
    总的来说,地铁禁食利大于弊,良好的乘车环境要靠大家共同维护。
    2023-04-05 22:56:48 0回复
    1
  • 唧唧咂咂的吮吸声,吧唧吧唧的咀嚼声,辣眼又刺耳
    ============》修改为(去掉“声”字)
    唧唧咂咂的吮吸,吧唧吧唧的咀嚼,辣眼又刺耳
    2023-04-05 20:54:13 0回复
    0
  • 规则自有人情,提醒促成习惯

    近日,南京一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引起热议。赞成和埋怨之声层出不穷。
    以笔者之见,乘务员的行为合情合理。能够时刻保持对各个乘客行为的关注,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正是其敬业的体现。而从乘客角度来看,他或许只是做了一个“无心之举”,感到渴了便打开牛奶喝了。可能他知道列车上不能饮食的规则,但在那一刻他没能想起,所以受到了劝阻和罚单。
    这样来说,这规则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了。但其实,官方制定这样的规则自有其道理,也隐含着人情。4月1日施行的《常州市轨道交通守则》再次强调了这一规则,而南京作为省会,其地铁官方之前不可能没有强调过这一规则。而多次推行发布的守则最后依然保留了这一条,可见这一规则并不是不近人情,而是多次考量后的决定。而牛奶本身便具有难以清洗的特性,若是列车突然起步或刹车,导致牛奶溅出,溅到其他乘客或者地面上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与纠纷。此外,这一规则不适用于病人、婴儿等特殊群体。在有需要时乘务员也会提供白开水。若是乘客真的渴了,也可以向乘务员提出请求,列车上不会容许“见死不救”的现象出现,这也是其人情的体现。
    反观人的关注点似乎在于官方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其实不然。一张罚单只是一张告示以及五十元以下的罚款。其目的不在于处罚,而是提醒。乘客因此可以留下印象,从而在下次打开牛奶时可以想一想,然后及时地阻止自己。久而久之,规则便深入人心,提醒也就自成习惯。
    公共环境需要公众的理解与配合。列车上人很多,每个人的心情和需求都不同。不能因为一人的一时之快,而去挑战一车人的安危。这无益于自己,也无益于他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多些包容和理性,相信规则自有人情,一次的提醒促成一辈子的习惯。社会才能更加美好,列车才能开往最美的人间烟火。
    2023-04-05 19:51:41 0回复
    1
  • 当遵守规则成为一种习惯
    近日,南京一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工作人员表示“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是《交通乘客守则》的明文规定,但仍有部分网友认为因为喝牛奶被罚未免有些小题大做。
    笔者认为,这一看似苛刻到不近人情的规定实质是用规则给“不文明”戴上紧箍咒,让不遵守规则者回归秩序,以维持公共空间的良好秩序和安全卫生环境。
    首先,“禁食条例”并非是拍脑袋决策,早在2014年《南京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实行之前南京调查队就进行了长达10天的问卷调查。在3000份有效样本中,有高达7成多的受访者(71.33%)表示不支持在地铁站内饮食。如此看来,该条例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声音和要求。
    其次,不同于高铁火车等交通工具,地铁的空间相对封闭,空气流通更为缓慢。五花八门的食物散发出的种种不同气味在车厢内堆积,在鼻腔内爆炸,会给其他乘客带来巨大的负面体验。另外,列车在线路运行时到站停靠时间短,当列车满载时更是无法进行清洁,那旅客遗留下的食物残渣或是不小心撒漏的饮品便很可能导致人员滑倒,这样既损害了别人利益又污染了公共环境,惩戒不可谓是“小题大做”。但法外有情,对于病人、婴幼儿等有特殊情况的乘客,地铁方面也会给予照顾,这是规章制度有温度的一面,亦不可谓是“不近人情”。
    最后,禁食令一旦实行,就不应该形同虚设。与其说此次的罚款是个惩罚,倒不如说这是一种宣传和引导,希望公众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从而从根本上叫停社会中的种种不文明行为。
    综上所述,惩罚在地铁内喝牛奶的乘客维护的不仅是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乘车秩序,更是在维护整个社会的文明秩序。社会文明力量的养成,某种角度上需要约束力的引导,但也不止是“法律法规的约束”,更要求公众在内心中养成遵守社会基本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意识并外化于行。或许当遵守秩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内在需求,我们也就感觉不到规则带来的约束了。
    2023-04-05 18:21:32 0回复
    1
  • 遵守规定,让列车更整洁舒适
    近日,南京一乘客在地铁上喝牛奶,乘务人员发现后当场开具罚单,引起广泛关注。
    据该男子表示自己非常冤枉,一来是因为自己通过安检时并没有工作人员告知地铁上不能喝牛奶,二来是他看到别人也有喝的,凭什么只罚自己呢?对此,地铁客服人员回应,因为地铁车厢属于公共场所,所以禁止在车厢内饮用食物,这也是为了车厢内的清洁和安全,二也是不对其他乘客的出行造成影响。我们知道,列车在开启和停站时会有很大的惯性使人站不稳,倘若不在抓稳扶手的情况下就会很容易摔倒。该男子在地铁上喝牛奶,虽可能不会摔倒,但也有意外的情况存在,而导致牛奶洒在地板上。因此,笔者认为该男子被处罚属实合理,不能将自己不知道作为理由而不被处罚。
    对于列车内禁食这一条规定,并不是只有该乘客不知地铁上不能喝牛奶,而是还有许多人同样不知道此规定。倘若不及时制止并多加提醒,则会导致此类事件越来越多。车厢拥挤,在车厢内吃东西也会有很重的味道,若是乘客不将其带走扔掉,车厢内的垃圾则会堆积起来,干净舒适的车厢环境就会被破坏,同时也增加了地铁保洁员的工作量。
    为了防止此类现象,《城市轨道交通组织与服务管理方法》中这样规定,如发现有随地吐痰、躺卧、车厢内饮用食物、大声喧哗等行为,情节严重的,会进行罚款。近日,4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也再次明确了“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相关规定落地见效,必将有利于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从而建立一个干净舒适的车厢环境。
    共建干净舒适的车厢环境需要全社会参与进来。首先,作为个人,我们理应遵守相关规定,不存侥幸心理。此外,地铁工作人员在进行安检的时候,发现有乘客携带食物应对其提醒,做好安检工作。相关部门制定一项关于携带物品的细则,在车厢内播报相关内容或在显眼的地方张贴,时刻提醒乘客,做好宣传工作。
    列车是我们时刻乘坐的交通工具,我们应遵守相关规定,让列车更整洁舒适。
    2023-04-05 17:04:29 0回复
    1
  • 牛奶滴在车厢里,不卫生,还可能会引来蟑螂。
    2023-04-05 11:35:47 0回复
    0
  • “地铁车厢内禁食”应当遵守

    无所求

      地铁车厢内不禁食,会给少数“夜猫+上班”族用早餐带来方便。因其睡觉晚,起身晚,在家早餐或路边早餐来不及,只好在赶上班途中包括在地铁车厢内完成早餐。同样,也给馋嘴一族带来方便,下班途中、办事间隙、旅行路上,乘车时过把辣条瘾,嚼鸡腿,含口香糖,来杯奶茶,或来点芒果、榴莲、菠萝蜜,那是十分的惬意和爽快。不过这么一来,大多数乘客就不爽了。唧唧咂咂的吮吸声,吧唧吧唧的咀嚼声,辣眼又刺耳;辣条和泡面的辛辣味,具有刺激性的甘油三酯芒果味,以及由臭鸡蛋味、臭鼬味、金属味、橡胶味、腐烂洋葱味、香草味、奶油味等50多种气味混合起来的榴莲味,刺鼻不堪。一众乘客,哪里躲呢?

      地铁车厢内禁食,会给少数“夜猫+上班”族完成早餐带来不便,给自由奔放的馋嘴食客带来不爽。然而,前者可在进入地铁前或地铁出站后途中解决,后者则可暂时克制另寻佳处过瘾。地铁车厢是密闭的,空气流通是缓慢的,食物释放出来的味道对他人不是享受,而是难受,又不能及时排出窗外。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所以在大家共存共享的密闭场所,少数人要尊重多数人的权益,共同遵守“地铁车厢内禁食”之规定。南京地铁里喝牛奶乘客被罚款,我支持。新版《常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再次明确“在列车内禁食(婴儿、病人除外)”,我赞同。建议地铁列车设置一节特殊车厢,让带婴儿者和特殊病人乘坐。

      地铁车厢内禁食是国内外惯例。贵阳、北京地铁内皆禁食;香港在地铁内饮食将被罚款2000元港币;新加坡地铁内饮食最高罚500新加坡元。但日本东京没有禁止在地铁内和电车上饮食,可是却极少有人无视他人感受和车厢内空气质量,大吃大喝香味四溢、怪味四散的食品饮料。人家的个人素养,你不服还不行。我又想到,飞机上和高铁车厢内,空间也是密闭的,怎么就不禁食呢?可能因为这两种交通工具,乘坐时间长,中途没有或很少上下客。当然,那里的饮食品类是有限制的,异味、怪味、辣味、臭味是不允许的。而且高铁有用餐车厢。
    2023-04-05 11:34:26 0回复
    0
  • 公共交通工具不能吃东西不是常识么,你让我吃我都觉得不卫生、不习惯
    2023-04-05 02:12:49 0回复
    0
  • 维护公共环境,有必要亮“黄牌”
    近日,南京地铁上一位乘客因喝牛奶被开具了罚单;相关人员回应称,地铁禁食(婴儿、病人除外)是乘客守则中的明确规定。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有声音认为地铁上喝牛奶错不至此,开罚单未免也“太过了”。
    笔者看来,管理人员开具罚单绝非是矫枉过正:这是规则向社会的一次展示,能够促使公民了解规定、遵守规定,是打造文明公共环境的重要一步。
    地铁禁食是有利于公共卫生管理的举措。乘客手中的牛奶,或许即将成为座位上的一滩污渍;空空的包装盒,也可能成为随地乱扔的恼人垃圾。对于地铁管理人员而言,随手的不文明都将是他们额外的工作负担;地铁禁食是出自维护卫生环境、减少人力资源浪费的考虑。忍住一时“口腹之欲”,是为维持车厢的整洁。
    对地铁禁食的严格遵守,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需要。都市的地铁公交,人群熙攘,流量巨大;设若无明确而硬性的规章制度,秩序便极易被打破,造成不必要的紊乱。试问,谁愿看见邻座掏出一份“韭菜盒子”,在自己的身边大快朵颐?食物发出的味道、留下的油渍也将对其他乘客的乘坐体验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在众口难调的公共场所,所谓的“不近人情”其实也是为维护更多人的利益。况且,相关乘客守则也并非“一刀切”式管理:作为特殊群体的婴儿、病人,是能够在特殊情况下饮食的。这是规则灵活变通的体现。有弹性、有温度,我们更应当给予肯定并遵守。
    普规守规正当时。依然有许多乘客不明确乘坐地铁的具体守则,或许喝牛奶受罚的这位也是犯了“无心之错”。如此情况,相关部门便需要提高对乘客守则的宣传。这一张罚单,不仅是对喝奶乘客的警告,亦是向社会亮起一张“黄牌”:它让我们的注意转向《守则》,实际上也“无心插柳”般地引导社会去关注规定,从而遵守规定。“黄牌”亮得有理,公民也能更多注意在公共场合的言行举止。
    愿能在地铁电视、车站进出口的告示牌中,发现更多“乘客守则”的解读;更希望秩序与规定可以真正走进乘客心里,成为公共道德的常态。
    2023-04-04 21:17:13 0回复
    1
  • 虽然感觉没必要,但是既然有有关条例规定,在公共场合还是遵守的好
    2023-04-04 16:47:38 0回复
    0
  • 喝个牛奶都要管啊……
    2023-04-04 15:31:04 0回复
    0
  • 6946
    积分
  • 201
    博文
  • 1334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