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雷锋精神是穿越时代永不熄灭的火炬
无所求
今天,3月5日,是60年前,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
60年,看似弹指一挥间,但已是几代人后浪推前浪,当年牙牙学语的幼儿,如今已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世间巨变,物非人非。
然而,雷锋精神依然灼灼其华,光照神州,不断激励人们加入最美奋斗者的行列。当然,雷锋也在逝世57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光荣地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雷锋的名字,为什么世人难以忘怀?雷锋的形象,为什么成为人民记忆的丰碑?雷锋精神,为什么成为激励人们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因为雷锋一直就在我们身边。雷锋不是见首不见尾的神龙,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神话。他是一个普通的人,鲜活的人,一直陪伴在我们身旁。
世上总是好人多,雷锋就是好人的代表。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或多或少就是雷锋形象的再现。雷锋精神,能够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人生更加美好。
父亲雷明亮参加农民运动,被国民党抓去毒打,造成内伤和残疾,后又遭日寇毒打,伤势更重,不久死去;母亲张元潢蒙受地主凌辱后悬梁自尽;哥哥雷正德当童工,患童子痨(肺结核),劳累过度,最后病死;接着弟弟饿死家中,7岁的雷锋成了孤身;在六叔公和六叔奶奶的拉扯下,艰难地活了下来。
湖南解放后,雷锋分到3.6亩耕地以及生活用品;1950年,乡政府的党支书供他免费入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在生产队当秋征助理员;后在乡政府当通信员;后到县委当公务员;再后担任县治沩工程指挥部通讯员;然后到农场就职;参加新建焦化厂;最后参军。一个农村的孤儿,一路走来,贵人相助,雷锋感受到新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雷锋拎得清好坏,分得明是非,知道谁对他家不好,谁对他好。所以,雷锋知恩图报,一路回报社会。
雷锋读小学时,就把3.6亩田全捐给了母校。可以说,雷锋为报答而成工作狂。在县委当公务员时,被评为县委机关工作模范;到治沩工程指挥部通讯员时,被评为治沩模范;农场就职时,捐款20元买拖拉机,那是不是雷锋的全部家当我不知道,但1958年我的家乡,很少人家能拿出20元现金;到鞍山钢铁厂工作时,成为鞍山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代表;到部队当兵不久,荣立二等功;把节省下来的100元钱支援灾区,这100元肯定是他的全部家当,因为雷锋因此被评为“节约标兵”;在大家看来,能省下100元已是奇迹。雷锋后来又立三等功1次,嘉奖多次,“模范共青团员”,抚顺市人大代表,团党代会代表。
雷锋荣获这些美誉称号,可不是谁赐给他的,一定是他用汗水苦干出来的。干一行爱一行的钉子精神,也在雷锋身上发光。走到哪里,总是吃苦在前,冲锋在前。
可见,雷锋并不仅仅是乐于助人做好事那么简单。其实,他做好事也不是简单的。曾有人说,雷锋做好事,常常记在日记里;牺牲后,日记又被大家看到了。事实上,雷锋生前,也就是他的日记被别人看到前,乐于助人,善做好事,就闻名遐迩了。从1961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出差机会多了,遇到的人和事多了,看到需求帮助别人的机会也就多了。当时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众所周知,雷锋精神的内涵,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里,也能找到脉络。譬如,“滴水之恩,泉涌相报”;再如,“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又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是,雷锋的助人为乐,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是我们大多数人还远远不及的。譬如,有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出检票口处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妇女在路上把车票和钱忙丢了;雷锋不由分说用自己的津贴为妇女买了火车票。如果是我,可能就顾不上“管闲事”,赶自己的路要紧。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做人的标杆。
雷锋,是优秀中华儿女的光辉代表;雷锋形象,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结晶;雷锋精神,是穿越所有时代永不熄灭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