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茶楼
收藏本站

用“一城清水”为城市“留白”,常州此举真是上善之举!

常小觅 最后编辑于 2023-03-01 08:36:24
6992 4 9

常州的发展真是太快了!

10来年前,常州市区几乎到处都是“黑水河”,有的河段又黑又臭,令人蹙眉。就连“活水”的老运河城区段,都是劣V类水,里面鱼虾绝迹,几无生机。

现在的常州,多数河湖岸绿水清,鱼翔浅底、鸟鸣其畔,俨然一道美丽的风景。据新闻报道,常州2022年已建成“幸福河湖”22条;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如何得到更多法治层面的保障?常州最近有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2月8日,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常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常州首部水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地方性法规,也是全国首部全行政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条例》的出台,既承接着常州这些年护水、爱水的良好成果,又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为“守护一城清水”上紧了法律的“发条”。

水生态环境保护是个“慢工出细活”的工作,而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又往往要求效率和速度。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兼顾二者、平衡生态与发展,很难做到。

就常州的情况来看,亦是如此。常州,既有工业“智造”的经济优势,又有江南水乡的精神内核,这同样对常州的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发展要创优争先、马不停蹄,而生态保护又需要慢下脚步,留足空间。

从实际情况来看,常州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一、张弛有度: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经济上,常州的成绩有目共睹:

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工业大奖、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均列全国地级市第一,距离“万亿之城”只差临门一脚。

在“硬核”拼经济的过程中,常州也并未忽视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软”工作。

 ◆ 近年来,常州实施退圩退渔还湖、河流清淤、地形改造、驳岸生态化改造、湿地植物种植、堤岸生态修复等多项措施,累计修复湿地2000余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7.3%,为湿地物种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

 ◆ 常州狠抓长江大保护,沿江1公里范围内31家化工生产企业“清零”,沿江5公里廊道式生态安全缓冲区全线建成,生态岸线占比跃居全省第一;

 ◆ 在常州,7家城镇污水厂建成生态安全缓冲区,21.1%的城镇污水厂尾水由“工程水”变为“生态水”,江边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人工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示范项目被纳入《省生态安全缓冲区典型案例》。

一刚一柔,一张一弛。这些年,常州在“快马加鞭”的同时,是如何兼顾好“水”文章的?

二、敢于“较真”:立法守护“一城清水”

从此次公布的《条例》中,可以窥见一斑。

该条例从立项到制定出台历时三年。2021年,条例名称由一开始的“水环境保护条例”,修改为“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较之最初,多了“生态”二字。

二字之差,大不一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此次常州水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开宗明义,明确本条例适用于常州市全行政区域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并强调条例所称水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

从“水环境”,到“水生态环境”,由强调环境保护,更进一步转变为强调更为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在立法层面,既凸显了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更平添一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关怀。

在《条例》的第三章,用15条内容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进行了责任界定和事项规范,其中不乏一些“动真碰硬”的条款。

比如,《条例》第二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规定,常州市域内滆湖、长荡湖湖体周边区域实行滨湖生态空间管控,滨湖生态空间内,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现有农村居民点外不得新增集中居民点。

又比如,《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常州的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水生态保护补偿、损害赔偿等制度,加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生态环境、财政、水行政等部门,建立本市域内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考核目标体系,以及上、下游地区之间水环境区域双向补偿制度。

越是“较真”,越是能体现决心。水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是“守护一城清水”的常州实践,也为地方环境治理进一步提供了法治保障。

三、河湖之“痛”:常州也曾为“水”所困

这些年,常州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城内处处可见河湖清澈、草青岸绿的清新景致。

事实上,常州的生态之美,并非一蹴而就。过去,常州也曾为“水”所困。

常州的长荡湖就是一例。

长荡湖是江苏省十大淡水湖之一。多年里,长荡湖网围养殖面积不断扩大,高峰时网围面积超过湖面一半。一圈圈网围内,还固定着一艘艘“楼船”,养鱼养蟹人的吃喝拉撒都在“楼船”上。由于养殖户长年向湖里投饲料,甚至直接向湖里排放生活污水,长荡湖水质逐渐恶化。加上湖周边地区一些小企业、小作坊违规排污,湖水被进一步污染,一湖Ⅱ类水,恶化成了Ⅴ类水。

类似的生态问题,也发生在滆湖上。

滆湖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湖泊。10余年前,滆湖的水面上曾经密密麻麻竖满了用于渔业养殖的围网,2004年最高峰时,围网养殖面积曾达到6万余亩。长期以来,渔民的粗放式养殖,导致滆湖水体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常州城内大大小小的河流,也曾饱受污染之苦。

“老常州”们也许还记得,过去由于水生态环境治理不当,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污水入河水质不达标、河底污泥淤积严重等污染问题广泛存在,导致城内不少河道又黑又臭、污水横流,路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经济发展总是与环境问题相伴相生。类似的污染问题,曾发生在全国上下各个城市,并不鲜见。但如何应对,考验着每个城市的治理智慧。好在,常州用多年的努力,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四、直面“痛点”:水乡之水迎来沧桑巨变

看到问题、承认问题,才能下定决心解决问题。对于摆在面前的水污染“难题”,常州的选择,是直面“痛点”,从困境中寻求新的发展之道。

曾饱受污染之苦的长荡湖复归清澈,完成了从“生产湖”到“生态湖”的蝶变——

10多年里,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对长荡湖网围相继展开三轮大拆除。与拆除网围攻坚战同步进行的,还有湖底清淤、来水治理、退圩还湖、大堤修筑以及更多方面的生态修复项目。截至今年1月30日,长荡湖南管区9817.2亩养殖围网已全部拆除,沿湖养殖池塘清退工作也将于今年5月全面启动。

“救湖工程”的实施,给长荡湖带来沧桑巨变。近年来,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的物种增加300余种,水质复归Ⅲ类水标准,生态渔业、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两个国家级生态项目已在长荡湖及部分环湖地带建成……水清岸绿、草木丰盛的江南美景,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

过去生态问题严重的滆湖,正蜕变为新的长三角“生态会客厅”——

常州持续推进滆湖水生态修复,启动了滆湖(武进)退田还湖二期暨近岸带水生态修复工程,对300万立方米湖体进行清淤。截至目前,滆湖水生态修复启动区清淤量71万立方米,排泥1.27平方公里,栽植水生植物2.08平方公里,滆湖水质得到极大改善,逐渐转变为湖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湖湾。

曾经脏污发臭的河道水岸,逐渐转变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空间——

位于常州经开区戚墅堰街道的宛沿河碧波荡漾,绿水与蓝天相映成趣,驳岸上的绿化与水中的生态浮岛给宛沿河内外缀满了绿色;

沪宁城际铁路南侧的毛龙河,经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河道水清见底、水草摇曳,一改以往底泥上浮、水质混浊的情况,重现河畅、水清的美景;

在金坛区朱林镇沙湖村,曾经漂满垃圾的臭水沟,现在河水清澈、鱼翔浅底、岸坡整洁,不仅修复了水体旁的老码头,还铺设了仿古青砖道,为村民提供了观赏休闲的区域。

一桩桩、一件件,看似都是细碎小事,实则是水环境治理的大事。2022年,常州全社会完成水利建设投入47.8亿元,疏浚农村河道200万方,建设示范幸福河湖32条,完成问题小微水体整治1055个。常州的河湖治理方式不断优化,治理成效不断显现。

河水更清了、河岸更绿了,每一个居住在常州的人,都是常州生态之变的见证者,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受益者。

五、独辟蹊径:水文章中的“常州特色”

常州在做好“水文章”的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水环境治理措施之外,还探索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办法。

比如常州的河长制。

 ◆ 2017年,常州创新开展“企业河长制”,推动治水模式从“政府单一途径驱动”向“政府—企业—社会协调多途径驱动”的提档升级。湖塘镇有24名企业家担任16条河的“企业河长”,通过聘请专人打理、流调溯源等方式,发现问题日清日闭,实现常态化、规范化治理;

 ◆ 2018年,常州出台全省第一份《关于在全市建立“民间河长”体系的实施意见》,拓宽治水力量,“开门治水”,让更多民间治水主体参与河长制,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经聘请“民间河长”1488名;

 ◆ 针对小渠、小沟、小坝等小微水体,2020年,常州在全省首推小微水体河长制,建档案、重管护,落实水体责任“全覆盖”。

此外,常州各辖市区、各单位也结合自身实际,探索了各具特色的河长制度。例如,常州市人民检察院与市河长办“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天宁区全域实施的“河长+警长”工作机制等等。

此次公布的《常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中,更是将“鼓励设立民间河湖长”写入法规条例中,首次将民间河湖长制纳入常州的地方性法规,是常州的民间河湖长制度在立法上的一大突破。

幸福河湖建设是常州“护水“工作的另一大亮点。

为了实现“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目标,常州市水利部门将“幸福河湖”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来抓,纳入了年度工作计划。各辖市区因地制宜,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幸福河湖建设工作。

在常州武进,水利部门打造了10余个独具特色的河长制主题公园,把公园之美与河湖之秀相结合,让“河长制公园”成为“民生幸福之园”。

在武进区湟里镇河南村,滨河步道将儿时水井、旧时农耕拖拉机等元素串联起来,营造出了江南特有的烟火气和古朴静谧。11月刚刚对外开放的滆湖河长制主题公园则依托原有的滆湖低碳公园,设计河长制主题参观路线,向群众展示河湖长制工作、滆湖历史及治理历程,并将节水护水小知识、“水车”“翻车”等融入园内,大大增加了公园的科普性和趣味性。游客不仅在浓厚氛围中了解河长制,更可在文化浸润及互动体验中品滆湖、忆水乡。

天宁区通过区域治理,塑造了独具韵味的水乡风貌。

天宁区郑陆镇的丰北村保留着原生态乡村的自然之美,十里黄家浜跨境而过。经过黄家浜河道综合整治、黄家浜沿线连片改造和村容村貌改造提升,黄天荡片区一期(丰北)美丽乡村示范项目正式揭牌。以黄家浜为一带主线,其间设置步行系统环、水上游览环两个乡村景观游览环线,打造水生花卉、艺术乡土、水天一色、渔歌唱晚四个乡村景观体验片区,最终实现规划愿景——“水网纵横、鱼米丰盈”的江南水乡之景。

溧阳的礼诗河,钟楼的海石口河,金坛的纪庄河……去年,常州建成幸福河湖建设201条,建设各类河长制主题公园15个,完成32条示范幸福河湖建设任务, “幸福”从水中向两岸延伸,老百姓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

清水绿岸、浩渺烟波,是自然赋予人的宝贵财富,也维系着人们情系山水的精神感怀。为“守护一城清水”的常州实践,是常州做好“水文章”的一例生动注脚,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探索。常州爱水、护水的决心和行动,正在让“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作者 | 三木

来源 | 觅渡新语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双桂女
  • 月满西楼
  • 竹青
  • 张秋生
  • 龙潭清泉
  • 西江月
  • 顺其自然者
  • 陆吾
  • 一休哥
发送

4条评论

  • 幸福河湖,生态常州
    2023-03-06 09:42:47 0回复
    0
  • 总结得相当有高度。
    2023-03-04 08:51:58 0回复
    0
  • 清水绿岸、浩渺烟波 我的美好家乡啊
    2023-02-28 10:01:59 0回复
    0
  • 好一句用“一城清水”为城市“留白”
    2023-02-28 09:47:41 0回复
    0
  • 7995
    积分
  • 559
    博文
  • 2280
    被赞

个人介绍

中国常州网品牌栏目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