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女子因母亲带六岁男童进女厕进行劝说却反遭羞辱,甚至被要求向孩子道歉。后男童母亲叫来丈夫撑腰,将女子围堵在卫生间长达半小时。事后女子将现场情况视频发布至互联网平台并要求对方向自己道歉,此事引发了极大反响。那么,究竟谁该向谁道歉呢?
大部分群众的观点是支持女子,认为六岁孩子已经具备性别意识,进女厕所属实不妥。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男童母亲的做法情有可原,并举出自己的孩子为例,证明六岁孩子独立上厕所确实不太让人放心。在此之前我也看到很多男孩跟着妈妈进女厕、女更衣室,更有甚者还有被带到女浴室洗澡的。但此事与以往不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点在于男童父亲也在场,却没有理所当然地领着孩子一起去男厕。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存在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那就是父亲角色在育儿过程中的缺失。
前几年,“丧偶式育儿”一词在互联网中激起水花,人们讨论热烈。它具体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长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边,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主要表现为与子女鲜少见面、缺乏交流等,而这种情况中绝大多数是父亲角色的缺失。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思想一直讲究“男主外,女主内”,丈夫在外为了家庭生计奔波,妻子则专注相夫教子,这也就导致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总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可能偶尔突然出现关心几句便万事大吉。对于妻子来说,一个人照顾一个或几个孩子,总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也有可能因为缺少第三方的润滑而摩擦不断。对于孩子来说,幼时父爱缺失的影响可能会伴随一生,导致心理问题或情感交流障碍的几率大大上升。
在这件事情中,有很多人提出要加强公共场所的第三卫生间或家庭卫生间的建设,先不说这只能治标不治本,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极大,如何在全国范围内落实也是个难题,否则一旦哪个地方未能普及第三卫生间或家庭卫生间都会导致文首事件的再次发生,所以根本来看,还是从提倡父母双方积极参与育儿过程来得更加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