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男孩如厕:守候比“守护”好
涂俊明
母亲带着六岁男孩子在女厕方便,引发“男孩能不能进女厕”“6岁大孩子为什么不能进女厕所”等争议。
如厕方便,一个人“吃喝拉撒睡”生活环节里的最普通最平常之随时行为。在这样的时段里因为“6岁男孩”“女厕方便”如此的敏感特征,成为一个舆情关注而热议开来,其本身没有多大意义。横生枝节的并不是6岁男童的“女厕方便”,是接连着的母亲与指正人、“男孩父亲在场”等环境因素,生发与推助起来争议、辩解,以至于评论者们的“旁征博引”,使“男孩一泡尿”,爆开“嘴皮一场仗”……
在这样的语境舆情中,出现好几个“引申”话题,都已各方评说自表。期间,有一个育儿成长的“发散性思维”,觉得应该引以思考:六岁男孩如厕:守候比“守护”好!
首先,已经六岁的“男孩子”了,自己需要便便,要不要大人陪同?如果不是存在特殊成长问题,已经是步入儿童年龄段的男孩子,自己的生活、生存能力应该“自如”了,何须父母劳烦,甚至于要妈妈陪着,走进妈妈如厕的“地方”?即便这样,“慈爱有加”的妈妈此时此刻是不是需要帮助男孩解开裤子,把住“小鸡鸡”,然后才放心地“尿尿”?
假若如此,还真的“做过了”哉!这么大的男孩子,由妈妈陪着如厕“女厕所”之举,不能够说明真正的爱护,恰恰就是溺爱“过头了”。
其次,“天下父母心”,该有个表达的方法与尺度。那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的育儿心境,此类过了份的“守候”与“护卫”,其实就是“溺爱”。“溺爱”,起不到关爱的正向效果,甚至因为过分了的爱护,扼杀了人的早期生发能力与学习功能,进而在他漫长的人生成长之路上,往往“适得其反”。
孩子在渐渐长大的年龄过程中,还是授之于“自立”,掌握“自理”,进而“自力”的成熟路劲为好。老是不放心地“守候”着,不如离远一些“守护”好。就说这为六岁男孩子如厕,如果是习以为常的“你自己去那男厕所里,妈妈(爸爸)在这等候着”,男孩子还会要妈妈陪着去“女厕所方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