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随笔】即使再普通的人,也能成为慈善家
元宵节下午,参加由常州市慈善总会举办的“新春慈善报告会”,有几个场景很让我感动、振奋。
感动的场景是几位平凡的老人、老党员自己生活简朴,但在慈善助学,助困上面慷慨大方,舞台背景打出两行字‘即使再普通的人,也能成为慈善家’。
慈善是什么?
慈是感同身受,同理心,看到他人的苦难,伤痛就会从心底同悲共苦,然后打算做些什么能帮助他人解决苦难,减少伤痛。
善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利己利人,让人快乐的思想和行为,那就是善。
慈善合在一起,就是知信行合一,当感受到他人,社会面临的困难,需求,身体力行,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助其成长,快乐过程总称。
当我们明白慈善的真正定义时候,就回明白,这场常州新春慈善报告会上这句即使再普通的人,也能成为慈善家’的含义。
而识别真假慈善也很简单,只有“看得见、摸得着,有成效”的才是真慈善。
回去路上,我和玉说,这场常州新春慈善报告会,是真正践行“慈善”二字,要为之点赞,不管是江苏慈善总会会长李小敏先生阐述的企业家精神里面“兼济天下和社会责任”概念,还是我们常州市委书记,市长就和我们普通观众坐在一起,VCR里面寻找到戴老时电话里朴素的话语,98岁从苏州赶来到慈善总会说可能有生之年最后一次捐款的老人,在舞台上表演向阳之花的孩子,五十多个企业集中签约,还有专门为民间草根慈善社会组织播放的片子。
这些,无疑诠释了慈善真正的核心词,就是“爱”无论是兼济天下的大爱,还是让家人,身边人幸福的小爱,这里面的爱,全是闪烁人性光辉的真善美。
有了爱,有了同理心,有了行动,看见了成效,那么,慈善就真正落地,想起我和数百伙伴们这十几年长期开展的“好意慈善超市”“蓝天助学贫困学子”、“衣暖情深”、“为事实孤儿送春节年货”“一副手套的温暖关爱环卫职工”“快乐大篷车-青苗义教”等行动,或许,也收到了一些微薄的成效,但,对照下这场新春慈善报告会上那几位榜样,我们还有深深的不足。
如我们可以不计“利”,但内心还有追求“名”。
追求,宣传来的名肯定不是“真名”,只有得到社会,人群的认可后,真正植根于受众心中的名才是“真名”,这句即使再普通的人,也能成为慈善家,也是让我警醒的,看报告会时,和手拉手的周社长聊到王德林,说他很了不起,其实,王德林,连最基本的普通人身体也没有,他出行要靠轮椅,但这不妨碍他成为公益慈善家。
成为“某某家”如企业家,技术专家等并不是自己封的称号,而是在某个行业有了作为,更是社会共立共信后的结果。
但慈善是每个人可以为的,慈善家是每个人可以自己信奉的,因为,慈善就是一颗心,然后演化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久而久之,就以慈善为家,家族的家风传承,那么,从这个广义上来讲,我们确实每个人全可以成为“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