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春】年夜饭•团聚的是亲情
吴尧舜
每到除夕,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都会赶回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圆的年夜饭.在年夜饭的餐桌上,不仅仅有丰盛的美味佳肴,更多的是那份浓浓的亲情.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的年夜饭是爸妈做的。中秋过后,母亲就拿着各种票证开始买年夜饭的食材;猪头、粉丝和黄芽菜、盐咸肉、咸鸡,晒鱼干等等,阳台上挂满了一串年货。一阵风吹过,微微摇晃,很是诱人。母亲告诉我,“这些等你哥回来,过年吃的!”就这一句话,我就情思悠悠,开始了过年的向往。
那年,我家年夜饭准备就绪,就等在外地的两兄长到来,左等右等急坏了我。父亲说:“人不到齐不开席!” 话说完,两兄长也到家了。母亲关心地问,啥回事!现在才到?火车晚点哇!大哥说。
我们兄妹到齐了,跟着爸妈依次入座。父亲宣布开席,爆竹声响起,整个门前红火高照。我和两个妹妹在一片欢呼声中,叫起来“吃年夜饭啦”。 红烧鱼、茨菇烧肉、煎蛋饺、爆鱼、炖鸡汤等纷纷端上桌,还有皮蛋和一大盘油炸龙虾片。我们一面接过爸妈给的压岁钱,一面互祝“新春愉快”,全家人齐聚一堂,兄弟们一齐举杯祝福父母身体健康,年年开心,父母亲笑得合不拢嘴。大家喝酒,吃菜,聊天,喜气洋洋,笑声不断,全家人一边吃年夜饭,一边聊国家大事、百姓生活、读书工作……,一家人沉浸在合家团聚浓浓的亲情中。殷殷的祝福,荡漾在快乐的家人之间。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各自都有了小家。但每年除夕,雷打不动的都得回到父母家吃年夜饭。有一年回家看父母准备的年货,己是中秋节过了,家里看不到年夜饭准备的食材。我问母亲,中秋过了,年夜饭食材还没准备吗?母亲笑道,现在不是过去了,什么东西都能买得到,到除夕的前两天,现买现做,讲究的是新鮮、营养、健康,早准备就没有必要了。而且腌制的东西,时间长了易变味,吃了不健康。哦!老妈跟上时代的步,开始在年夜饭上为我们健康养生了。
生活好了,可是爸妈己故。有人说:“娘在,亲情在。娘走,姊妹情,如天上云,风一吹就散了”。曾经,母亲在席间教诲我们:“兄弟姐妹一条心,门前泥土变黄金;兄弟姐妹各条心,万贯家财化灰烬。”这些话,我们仍铭记在心,践行不违。我们啇定,以后每年的年夜饭,依次从大到小自己承办,轮流做东。有空闲的兄妹,主动提前去帮忙,打下手,洗菜、洗盘……,到了那一天,其余四家就奔赴到该做年夜饭的那一家团聚。不忘亲情的幸福,合吃年夜饭的约定,我们延续至今。浓浓的亲情,牢固地建立在每年的年夜饭里。
三年疫情,我们被迫中断了团圆年夜饭。今年兔年,轮到我老三坐东准备年夜饭了。考虑到,我们年岁大了,做几桌的年夜饭,己力不从心了。好在我们都躲过了疫情这一刼,亲人都健在。现在,疫情逐渐好转,我想借此释放一下兄妹心理上的压力,过一个轻松愉快幸福年。于是,我到饭店订了三座。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夜饭不再是传统的老一套, 怎样选?我发呆了!后来, 我想不如交给酒店名厨帮我安排。要求是既美味又营养健康的菜肴。
除夕,不负我望,毎道菜肴如:支竹燕挂魚片,洋葱彩椒烤鸡,燕麦嫩牛六方,白灼大虾,土豆烤羊排……都得到了老字辈、小字辈的喜欢和赞扬。席间,个个喜笑颜开,说个没完,举杯换盏,亲情无限。小侄子、小外孙不时地站起来表演节目,唱几首歌,跳个舞。表演完了,我们递上红包压岁钱。妹夫则会抢拍镜头,定格这美好时刻,共同沉浸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天泰地泰三阳泰,家和人和万事和的欢乐之中,透露出浓浓的亲情味。
年夜饭,从父母烧,到我们自己办,再到上饭店订。形式虽有变化,但其中饱含的亲情,相互关怀,相互支撑的血缘亲情仍在汩汩地流淌,正如作家冯骥才所说:“吃年夜饭不是个人的事情,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增加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一种形式。”
如今,年夜饭吃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让我们期待的是那餐桌上飘香的年味,是那欢声笑语中的亲情,还有那一家团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