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趣话之115:北京的天坛祈年殿
在北京的古典建筑中,天坛是最有特色的一座,可以作为北京古典建筑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天坛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两坛之间以丹陛桥相连。我这里讲的标志性建筑是指祈谷坛的祈年殿。
祈年殿前身"大祀殿",是北京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9月18日祈年殿被雷火焚毁,次年开始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完工,用时6年。1970年10月至1971年9月,祈年殿又按雷火焚毁前重新修建。
祈年殿大殿面积460平方米,是一座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 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 祈年殿独特的结构特征使得这种形式的古建筑与现代建筑很不相同,所以我认为它可以作为我国古建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天坛祈年殿全貌
老伴与婶婶在祈年殿前合影
我在祈年殿前的丹陛石刻前的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