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烟花禁限要有人情味
春节临近,部分地区烟花禁燃令松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部分地区明确将继续执行严格的禁燃措施;也有部分地区则规定了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和时间。过年放炮是中国老百姓的习俗和情怀,从尊重民情民意角度,确实不应“一禁了之”,但出于对环境污染和各类安全问题的考虑,更不能“一放了之”。
笔者认为,允许人民群众在春节期间以适当方式燃放烟花爆竹可以保留一份春节记忆和乡愁,不宜“一禁了之”。对待烟花爆竹应由“禁燃”调整为“限燃”,虽一字之差,这背后却体现公众对年味儿回归的期待,也是久受疫情困扰的人们在期待一种更鲜活、有烟火气的生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燃放烟花炮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年俗,是期待。立足传承传统,对待烟花爆竹应该由“禁燃”调整为“限燃”,并科学做好相关配套工作。首先,制定精细化、人性化政策,强制性的“一刀切”禁止,短期内很难得到群众认同。应深入调研当地燃放的主要时段、区域、环境等情况,合理制定本地区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并做好精细化管控。比如规定合理燃放时间与区间,限定燃放品种,这样的方式更接地气,也更人性化,更能折射出城市管理文明。其次,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对发布的政策进行宣传解读,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让民众知道虽然燃放烟花爆竹是一种传统,需要传承,但燃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等也不容忽视,对于烟花爆竹的规范使用进行科普,可以通过典型反面案例起到警示作用,引导民众科学、有序燃放。同时,在烟花燃放时间内,消防及公安应做好巡视工作;在燃放后,应安排好专人进行集中清理。最后,应推动烟花爆竹燃放技术科技创新。传统意义上的烟花爆竹燃放后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对环境影响不小。应引导企业研发和生产新型、环保型的烟花爆竹品种,如电子爆竹、无声烟花,让人民群众既能够安心、舒坦地燃放,又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弛,是为那份年味;禁,是为了人民健康。烟花治理需要更加精准化、动态化的转变,让烟花炮竹既确保安全、清洁,又能留住人们关于佳节的集体回忆,以求得环保消防与传统习俗间的平衡,让年味更浓的同时蓝天依旧,方为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