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丫桥到景瞻桥
作者 赵善坚
在采写《记住乡愁——溧阳100老村》一书时,就知道有一座名为山丫桥古桥。此桥连接的街市串成了一条老街,并且有了以桥为名的山丫乡。只是在1958年兴建沙河水库时,此桥连同此乡全都被淹没在湖水之中,此后的古桥,只留在史书的记载中及人们的记忆里。
一天,在微信中刷到“山丫桥露出水平”的图片。原来今年夏季高温少雨,加上梅雨期雨量偏少,湖水的水面大幅下降,昔日的山丫桥已露其峥嵘。于是立即有了去观看此桥的念头,只是苦于时间及疫情,一直没能成行。
十月小阳春。冬和日丽的下午,在导航的定位下,沿着彩色飘带的一号公路驱车前往。山回路转间,忽然一座如竖琴样的大桥迎面而来,一根根斜拉的纲索犹如竖琴上一根根琴弦。脑海里立即反应过来:这不就是新建成的景瞻大桥吗!
景瞻桥也是我想要来观赏之地,这可是天目湖的地标性建筑。据说因为是网红打卡地,前段时间来的人太多,严重影响交通,只能换乘公交车才能前来。今天竟顺利到达并穿过大桥,实在是有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心里乐滋滋的。
车在山丫桥的不远处停下。然而,眼前的山丫桥却显得十分凄凉。湖水退去后裸露出灰黄的滩涂,越是靠近桥墩越是淤黑,而拱桥的半圆拱圈,如果映在清澈的河水中,那一定可以倒映出圆圆的桥洞,而眼前的桥洞已被烂黑的淤泥所堵。
破损的桥路、破损的桥面,连同桥两侧的栏杆也荡然无存。如同一位弓着赤裸脊背的嶙峋老人,独自静坐稀烂的淤泥里,任冬日的风在身边呼啸……
这是山丫桥吗?这与我脑海里想象的桥大相径庭。以前我在写老村时采访来的山丫桥,那是一座乾隆甲寅年建造的石拱桥,桥长约六丈,宽一丈有余,桥孔跨度约有两丈。桥头两侧有精美的龙头石雕和厚实的石栏杆,拾级而上的青石板台阶,中间有一道斜坡石,并且凿有凹痕,那是独轮车过桥专用道。
那时的山丫桥,如一根弯弯的扁担挑起东西两端的老街古巷。青石板铺成的集镇街面,店铺林立。竹木店、铁匠铺、糕饼店、老油坊及南货京货店都在这里开设,应有尽有。特别是几爿茶馆更是汇聚了四周的山民在此谈天说地、八卦古今。
那时的山丫桥,如一条纽带把苏南与皖南紧紧地联接在一起。这是一条古道,也可以称之为官道。由皖南经此桥可到戴埠镇、溧阳城。山区以及皖南的大量山货在这里集聚后,销往溧阳、高淳等地,而外来的南北货经过此地分散之广袤的南部山区及皖南一带。
那时的山丫桥,更是一条重要的军事走廊和战略要地。当年陈毅和粟裕司令在江南水西指挥部时,去新四军军部云岭开会,这里是必经之路。而且这一条上都设有我军的情报站,直接沟通军部与水西的联系。国民党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总指挥冷欣,其司令部也曾设立在此。就连溧阳城被日军攻陷时,城里的许多人都来此避难。
我的脑海里的山丫桥,虽然被水淹没,再没有车水马龙的集市,没有清晨时独轮车载着山货碾在桥上时发出吱吱哑哑的声音,没有手摇铜铃、手提藤箱过桥时郎中的身影,没有山民们扛着一束长长的毛竹在桥墩旁休息擦汗的场景,但至少应该有光洁的桥栏,完整的台阶,尚好的桥头及道板……
反差之大,让我极度失落。我知道它是为沙河水库的建造而做出的牺牲或是奉献。
历史总是无情,让你退出时代时,连一个招呼也没有。仿佛一夜之间,以前从桥下欢快奔流的山水,或是咆哮的山洪,变成温和而清澈的湖水,缠绵在桥的身边,并且十分温柔地将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及重要交通的古桥淹没。
这一淹没就是六十多年。难道真的是一个甲子的轮回?
这份失落的情绪,很快被回程中的景瞻大桥所改变。那座十分亮眼的“竖琴大桥”就在眼前。琴弓如弯月对跨两山,桥下是波光潋滟的天目湖水。一根根斜拉的“琴弦”拉着阔宽而平坦的桥面。桥面的中间是红黄蓝三色飘带的彩虹路,两侧是人行的景观走廊。
迈步在景观走廊,满眼都是入诗入画的天目湖山水风光。青山连绵,相叠而出;绿水浩渺,波光粼粼;竹海松涛,满目皆翠;花香草绿,醉人心脾。如果你愿意,还可以踏上廊道的玻璃桥面,这不仅可以观赏脚下的天目湖水,更让你有一种凌空欲飞的感觉。
如果你晚上来此,更可以看到被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美妆的大桥,还可以看到桥上设置的一眼眼喷泉,随着音乐的节奏,组成一组组多姿多彩、亦真亦幻的动人画面,场景令人震撼。难怪这桥通车不久,立即就成了网红打卡点。
我在感叹大桥设计人员别出心裁的设计时,又被西面桥头的三组巨型雕塑所吸引。三组成品字型的雕塑,中间的是由干部及工程设计人员、青年男女组成。左边一组是由几位赤膊打夯的汉子组成,几位汉子的背上、肩膀上一块块腱子肉丰满突出,显现出力量之美。右边的是一组推独轮车运土的雕塑。三组不同内容不同场景的雕塑,设置在当年人山人海修筑沙河水库场景的巨大壁画背景中,不由得让人生发出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能看到红旗猎猎之下,人们拉车快跑、你追我赶的劳动场景,能听到独轮车繁忙的吱哑声、绞轮的转动声及此起彼伏的劳动号子声……
1958年,溧阳举全县之力,勒紧裤腰带筑造此水库,硬是把这里四十八条涧沟汛期时泛滥成灾的害水,围成温顺灌溉几万亩农田的利水,并成为溧阳人民的大水缸,现又成为国家级五A级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把利水又变成了富水。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当年修筑水库的劳动者,这其中还有一位叫颜景瞻的县领导。他当年不仅仅是战斗员,更是指挥员,在修筑水库最为艰难之时,他多方运筹,保住了水库的继续修筑,并在第二年成功合龙,锁住了这四十八条蛟龙。
溧阳人是不会忘记这段奋斗的历史,更不会忘记这位景瞻书记。于是在2020年10开工建设了这座住以景瞻为名的大桥。
总投资1.8亿元的景瞻大桥,总长248米,于 2021年12月建成通车。
面对这座天目湖景区中新颖别致的大桥,我陷入了沉思。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赤祼在寒风泥潭中的山丫桥老人,一个是意气风发青春靓丽的景瞻桥青年。他们都是天目湖的家族,只不过是一古一今,一老一少。
老的已经老去,为水库作出了牺牲或是奉献,多年来沉浸在水中,成为历史。但他却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沙河水库(天目湖)的前时代。年轻的正当年轻,正在开创着新的篇单,进入新的时代,正走向辉煌的未来。
我感到古老的山丫桥,好像在一个甲子的轮回后,特意浮出水面看看。在看到今天这个新时代,心里是否充盈着某种失落感?其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与传承,山丫桥,你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你承载了古老的而厚重的历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这已经足够。
景瞻桥,你从传承中走来,是踏着老桥的肩膀上走来,是新时代的见证,更肩负着新的历史的开创与历史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