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平常语(原常言道) 2022年12月13日-2022年12月17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2-12-13 16:42:51
4046 10 7

近日,南京一女子称自己准时下班被领导发微信批评。领导说以后下班不要踩点走,“哪怕活干完了,也要在下班时间后才关电脑。”该女子回复称“我留下来也没饭吃啊”。该女子是文员岗位,工作量不大,每天上班时间可以完成工作任务。踩点下班,你怎么看?请注意,每周六晚截稿)

小启:本期起,《常言道》栏目更名为《平常语》

2022年,《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二出版 

12月13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无影、千行


A0520221213C.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文学院
  • 西江月
  • 陆吾
  • 月满西楼
  • 竹青
  • 张秋生
发送

10条评论

  • 对不合理的职场现象说不
    近日,南京一女子称自己准时下班却被领导发微信批评。领导说以后下班不要踩点走,“哪怕活干完了,也要在下班时间后才关电脑。”该女子回复称“我留下来也没饭吃啊”。这一新闻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显而易见,该公司不存在加班费一说。孙小姐所在公司规定员工上午九点半上班,下午六点下班。她的岗位又是文员,工作量不是很多,每天下班之前,她都可以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
    事发当天,工作上也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孙小姐像往常一样,到点就下班走了,结果路上就收到领导的微信,让她以后不要六点整点走。
    有不少网友认为,下班踩点走会造成偷懒的印象。别人都不走你走,明明是别人晚走,但看起来就是你早退了。还有人则明确指出孙小姐的不对之处:太没有情商了,不适合在职场混,晚走两三分钟还能算加班?把桌面收拾一下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踩点走人?
    更有不少网友反对该观点:为什么迟到不可以,踩点下班就不行?“工作都做完了,到了规定下班时间了,为什么不让下班?”“为什么要接受职场压榨?”
    如果说,踩点上下班就是没责任心的体现,就要受到指责,那么,那些直到下班时间还没完成本职工作的人,是不是可以说他们在'磨洋工'、工作不积极呢?答案是否定的。那多拖延几分钟难道就能让员工做出更多的工作,完成更好的业绩吗?这显然也是行不通的,多拖几分钟只会增加员工不耐烦的反叛心理,对工作没有任何帮助,这完全是一种畸形的职场形式主义,我们不该为这些畸形的职场形式主义所束缚。
    所以针对这种不合理的职场现象,我们就需要像孙女士这样,对不合理的公司制度勇敢说不,用实际行动捍卫自身权益!
    2022-12-17 16:00:18 0回复
    1
  • 拒绝道德绑架,加班不等于敬业

    近日,江苏南京一女子因准时6点下班被领导发微信批评,领导直接表示“你以后不要踩点走”,女子回复称“我留下来也没饭吃啊”。聊天记录显示,最后领导说“你不能六点整就走,你可以六点零几分再走”,女子回复“好的”。据悉,女子是文员岗位,工作量不大,每日下班之前就可以完成当日的工作任务。这段对话引发了网友对职场“自愿”加班现象的热议。

    事实上,在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内卷”成为了职场中的常态。“996”“007”的超负荷工作制度屡见不鲜,加班猝死的悲剧近年来也听过不少。劳动法保障的“不超过8个小时”的工作制度,在许多公司成为了“至少8个小时”的基本规则。而大多数劳动者为了生计,只能选择妥协,选择“自愿”加班。“反对加班”的口号虽然响亮,却始终难以落实。

    其实到点下班也好,自愿加班也好,都是劳动者的个人权利,也说不上孰对孰错。但是将加班和敬业程度挂上等号,无疑是一种打着“奋斗”“爱岗”旗号的道德绑架。评价一个人的工作质量有很多个维度,仅仅一项工作时间的长短是绝对不能涵盖的。例如此次事件中的女士,已经按时完成了她的工作任务,没有违法公司的规章制度。却依然被领导要求过几分钟再走,这差的几分钟只能是成为摸鱼时间。体现不出劳动者对工作的热爱,只突出了公司的教条主义。

    劳动者不是奴隶,而是和公司签订了合同与公司处于平等地位的工作者。我们可以赞扬将全部时间精力投入工作中的敬业者、奋斗者,却不能宣扬“自愿加班”,鼓吹“血汗工厂”。我们尊重每一个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更应当尊重每一个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休息需求。我们都应当丢掉加班等于敬业程度的错误观念,勇敢拒绝畸形的“加班文化”。公司则应当建立更完善更多元化的考核制度,不单单以工作时间的长短来评价一个人的工作质量,杜绝教条主义的职场“潜规则”。
    2022-12-17 14:41:34 0回复
    1
  • 不要踩点,领导的要求也不过分啊,企业文化、工作氛围,也要大家一起维护,文员岗位也一样。
    2022-12-16 21:12:29 1回复
    1
  • 尊重员工正常下班权力,莫用领导权威欺负员工

    近日,南京一女子称自己准时下班被领导发微信批评。领导说:“以后下班不要踩点走,哪怕活干完了,也要在下班时间后才关电脑。”该女子回复称“我留下来也没饭吃啊”。该女子是文员岗位,工作量不大,每天上班时间可以完成工作任务。

    ​首先,我认为正常上下班是员工的权力,踩点下班没有错。看到这一事件后,我想到现在社会的普遍情况是员工上班迟到会遭到领导批评,可是下班迟退却是很多领导所提倡的。法律上关于工作时间的规定如下:1、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2、劳动者品军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3、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支付加班工资。正常上下班本来就是劳动者的权利,上班迟到被批评情有可原,可是踩点下班被批评就说不过去了。下班后不加班的情况下是没有工资的,为什么员工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呢?正常上下班是员工的权力,踩点下班又有什么错?

    其次,我认为踩点下班的员工不一定意味着不热爱工作,下班后仍在职的员工也不一定意味着兢兢业业。很多领导他们想利用员工无报酬的非工作时间为公司取得更多利润,下班时间领导看到员工们都还在岗位上认真工作,领导肯定自信心爆棚,认为员工们都兢兢业业是他领导有方,可是在非加班情况下,你怎么确保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每个员工都为公司恪尽职守,心甘情愿为公司付出呢?南京一女子踩点下班被领导发微信批评,认为踩点上下班就是没责任心的体现,难道她真的是不热爱工作嘛真的没有责任心嘛?她做好了下班准备肯定是做好了本职工作,完成了他的工作任务才下班,就像领导给该女子发微信说的过几分钟再下班,不要踩点下班。我想说几分钟可以做什么呢?为了讨好领导,故意在岗位上磨洋工、装样子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后,我认为领导让员工不要踩点下班,但是如果为了满足领导的虚荣心,在岗位上装模作样工作而导致休息时间减少,从而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效率,日复一日,这个公司的所有员工上班时间都没有精神,萎靡不振,导致公司业绩下降,更悲催的是领导竟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继续要求员工增加工作时间,那这个公司离倒闭肯定不远了。

    我希望所有的领导可以尊重员工正常下班权力,莫用领导的权威欺负员工。
    2022-12-16 20:12:11 0回复
    1
  • 别混淆“踩点下班”的定义
    近日,南京一女子因“踩点下班”被领导发微信批评,领导说以后下班不要踩点走,“哪怕活干完了,也要在下班时间后才关电脑。”广大打工人多少都被职场潜规则为难过,因而“员工踩点下班被领导批评”的新闻在网上引发普遍共鸣。不少人都认为领导思想老化,“踩点走”的员工并没有任何过错。

    然而,要求员工不要踩点下班的老板真的是老古板吗?非也。领导提醒不要六点整就走人,不是在指责该女生迟到早退,违反了单位规定。也不是批评“踩点下班”是错误之举,更没有要求该女生留下来加班的潜台词。领导的意思是到下班时间再关掉电脑。严格来说,领导的要求是专业且合理的,并不过分。该女子未到下班时间就已经关掉电脑,六点整就已准备好离开工作岗位。那么说明她不到下班时间就已经收拾妥当,无异于该女子在上班时间便已心不在焉,提前下班了。

    “踩点上下班”指的是上下班不违反时间上的规定,即上班的时候不会迟到,下班的时候也不会早退,按照时间准时上下班。“踩点下班”没有错,在众多人都将“领导不走我不走”奉为职场箴言,将“磨洋工”当作勤奋的伪装时,敢于准时下班的人真可谓是职场中的一股清流。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踩点下班”的真正内涵,别将其与“提前下班”混淆。上班上到最后一秒,时间一到关电脑走人,这是“踩点下班”。提前收拾东西,心不在焉地等着下班,下班的铃声一响就闪现在单位门前,这是“提前下班”。显然,踩点下班和提前下班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网上异口同声都是支持该女生的言论,个体很容易被群体言论所误导,进而将“提前下班”当作“踩点下班”。 “踩点下班”是我们的合法权益,但员工也无需刻意“踩点走”来强调自身的权益。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那就要尽职尽责,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工作中的琐事。
    2022-12-16 16:58:20 0回复
    1
  • 踩点上下班 需要有底气

    近日,南京一女子称自己准时下班被领导发微信批评一事,在网上引起争论。我认为踩点上下班没错,问题是这“点”在哪里?员工必须学会揣摩老板的心思,见貎辨色。
    如果企业管理注重效果,老板处事人性化,象记件制那样,只要任务完成、质量合格,早做完早收工。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对工作不够积极,没有担当意识,相比于上班时间拖延、磨蹭、效率低下,要用加班来弥补的做法,踩点上下班或许才是高效的表现,才是真正的“踩对了重点”。
    如果老板喜欢那种提前几分钟上班,帮着打扫卫生,推迟几分钟下班,关闭门窗切断电源的员工,那你何必要做出头椽子,非较着劲、踩着“点”上下班呢?尤其是坐办公室,在老板眼皮底下的人,每天早到、迟走几分钟就能换来老板对你的好印象,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一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早上不想起床,一路慌慌张张,到单位象百米冲刺,在最后十几秒打卡按指纹。临下班还有几分钟,就挤在打卡机前等下班。这一类掐着“秒表”踩点上下班的人,不仅老板不欢迎,工作忙的员工也会“骂娘”。
    作为一个有较高管理水平的老板,不能强硬着要求自己的员工必须踩点上下班,也不能刻意要求一定要早到晚走,而是要根据各自工作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秉着“一刀切”的机械做法,只要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并且能够做到守时、准时,踩不踩点其实都不重要。因为早到晚走并不意味着就能为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和价值,而踩点上下班也不意味着就是混日子、没担当。职场上,重要的不是上下班的时间,而是能否认清核心任务、抓住主要问题,这才算是“踩对点,拎得清”。
    作为员工,守时、准时是职场人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是所有公司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公司没有特殊要求,那么踩点上下班既不算不守时,也不算不准时,更不能将它和有没有职业素养相挂钩。因为,真正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价值创造,看的不是谁最早来到工作,谁最晚离开公司,而是看谁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谁能做出更好的成绩。当然,如果自身能力不强,或者初入职场亟需快速适应和成长,那么最好能戒掉踩点上下班的习惯,给工作多投入一点时间和精力,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先拥有“踩点上下班”的资本和底气。
    2022-12-16 16:04:50 0回复
    0
  • 职场需要清朗文化

    近日,南京一女子踩点下班被领导发微信批评了。对这种现象,我也是曾经在自己的脑子里打过问号的,观点也是有过反转的。
    作为一个年过半百的职场人士,在自己初入职场,乃至而立之年的精力旺盛阶段,也曾经把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奉为工作的座右铭,把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当成一件幸福的事,当然,这么做的结果就是给我带来了职业生涯上的成就感,倍感自豪和骄傲。站在从业30多年的今天回望过去的这些,自觉这一切无非源自于三点,一是源于前辈的榜样作用,受到了当初父辈和周围同事的影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种偶像感染吧;二是能够融入职场群体、尽快熟悉并掌握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实现个人价值需求;三是在当时职场评价体系相对单一的情况下,对工作态度的评价是少有的能存在区分度的方法之一,主动加班等现象无疑是绝对的加分项。所以,感性告诉我应该赞赏不“踩点下班”。
    然而,我作为一个管理者,理性告诉我,上述的一切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所谓时过境迁,我们不能刻舟求剑。随着现代企业概念的深入人心,职场上包括人员和管理方式在内的整个生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在讲科学和讲法治中间实现兼容并蓄。要对不同的岗位、不同性质的工作建立相配套的考核指标体系,确定合理合适的工作量,不能以工作时长作为唯一或重要的考核指标;要为每一个岗位或序列的人员建设发展的通道,设立递进式的晋升阶梯,不能让某些职场人员入职即碰“天花板”,失去进步的动力;要老老实实地遵守国家法律,规范确立企业规章,尊重工会组织和劳动者个体的合法合理主张,不能以人治色彩浓厚的态度评价完全取代制度性评议,要在企业的管理主张、评价理由和评价结果之间形成一个逻辑链条,把话摆在桌面上,而不是用管理者内心的“以为”和洗脑式的“福报”潜规则绑架劳动者,那种透着虚情假意和画大饼式的职场文化必须被摒弃。只有在科学制度和法治轨道下的职场文化,才是我们应该期盼的清朗文化。只有这样,劳动者才能从内心焕发自己的劳动热情,工作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的激发,才能实现企业和劳动者的双赢,在这过程中,即便是需要延长劳动时间,劳动者也会无怨无悔地支持。
    总而言之,时代在变,职场环境在变,陈旧的管理观念必须变。踩点下班,于法无碍,于理不悖,不该被批,该批的是僵化的管理和评价,该反思的是不健康的职场文化。
    2022-12-15 15:54:44 0回复
    0
  • 正常上下班才是对的啊,要不干嘛规定上下班时间呢?
    2022-12-14 09:28:15 0回复
    0
  • 有工作的时候不推诿 完成工作准时下班 有什么不对
    2022-12-14 09:10:56 0回复
    0
  • 不摸鱼磨洋工,高效完成工作,支持踩点下班。
    2022-12-14 08:45:00 0回复
    0
  • 6947
    积分
  • 201
    博文
  • 1334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