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徽在这里闪耀
村子里来了个新村官,96年的女村官,听说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不知怎么就到这村子来了。
村子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利,进出都只有一条窄窄的土路。青壮年大多都选择去城里打工,一年也回来不了几次。村子里只剩下孩子们和老人家留在这里上学、务农,生活并不富裕。
来的那天,天不作美,下了一夜的雨,地上一片泥泞,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白色拉杆箱和糊了一地的泥土相比显得格格不入,轮子还时不时陷进泥土里,裤脚也是狼狈不堪。
老村长站在村子口迎接她,激动地说村子终于盼来了新鲜力量。她腼腆地笑着也不说话,胸前那枚党徽闪闪发光。老村长给她安排了村里最好的屋子,两间房,干干净净的,但也不过是一张简陋的小床板,一张小小的办公桌,连上学时的宿舍在此刻都显得豪华起来。
她拍照分享给朋友们看,朋友们都劝她回城里找个工作,名校毕业什么工作找不到,就别留在这穷乡僻壤,没什么工资,环境还差。她微微笑了笑,眼神里露着坚毅,继续收拾着小屋子。屋子里飘着一股清新的香,是老村长的小孙女刚送来的桂花香包,桌子上放着她带过来的一面国旗和一本《论党的青年工作》。
到村子的第二天,她去村子里转悠,那是她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这么简陋的房屋,屋子外放了一堆杂草木柴,鸡鸭也散养在院子里,门还是拿个凳子撑着。她敲了敲门走进去,一个五六岁的小朋友趴在小凳子上画画,油画棒也不知道用了多久,只剩下笔尖头头。
她问小朋友为什么不在书桌上画画,小朋友回答说家里没有多余的桌子,爸爸妈妈出去打工了,爷爷奶奶还在田地里忙活,桌子都用来晒潮花生了,晒干了出去卖钱,说完还给她捧了一手的花生让她尝尝。
那一刻她再次明白了来这里的意义。
接下来,她又到村子里另外几家看了看,大多都是如此。爷爷奶奶在田地里忙到天黑,孩子们就自己一个人在家等家人回来。桌子也都用来放农产品,只有高高矮矮,坑坑洼洼的板凳,小朋友就在这些板凳上书写自己的梦想,描绘自己的世界。
后来的几周,她一直奔波于给村子里建一个梦想小屋,想让那些没地方写作业的孩子们有个可以安心写作业的地方。梦想小屋的建造过程很忙碌却又很充实。村子里的老人家一听说新来的村官想在村子里建个书屋都很热情地跟着她一起忙碌,会做木器的忙着给孩子们选个好木材做书桌做书柜,会拉电线的给孩子们用上了最亮的灯泡。她把她那不大的办公室收拾出来了一个角落给孩子们弄了一个图书角,联系到了做社会公益的同学给孩子们募捐了一批书籍画本。
小屋正式开放后,每天放学都有小朋友留下来写作业画画,亮堂堂的灯,洁净的书桌。闲暇时,她也会来小屋陪孩子们写作业,给他们朗读《沁园春·雪》,给他们讲红船的故事,有些时候也会跟孩子们一起去田地里走走,感受大自然的美。她始终坚信,要想发展,得从教育抓起。
她还通过多方联系引进土鸡养殖技术,和村子里的大爷大妈一起建了一个土鸡养殖中心。通过阅读大量土鸡养殖的相关书籍,组织养殖中心实施“废物变宝”,利用发酵处理过的无菌鸡粪种植蔬菜,拉伸绿色产业链。土鸡养殖的发展,绿色产业链的推动,慢慢地,大爷大妈的零钱袋子鼓起来了。
村子在她的带领下一步步发展起来、成长起来。老人经常拿着自家的土鸡蛋、地里的番薯,趁她不在屋的时候放在门口,堆得满满当当的。
孩子们问她胸前闪闪发光的是什么?她说这是党徽,是责任的象征,是炽烈的热爱,是青春的热血。那怎么才能有这个徽章?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孩子们争先恐后说自己也要好好读书,也要有这个徽章,做一个像她一样的人,她笑了。
有人问她努力学习了这么多年到头来却来了这么个地方后不后悔?她看着孩子亮晶晶的求知若渴的眼神,看着地上墙角老乡堆放的番薯,说不后悔,热爱各有不同,每一代逐日移山的青年都有自己奋不顾身的热爱,每一份炽烈的热爱都值得被用心对待。
她要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看看山那边的繁华世界,她以自己的青春让党徽在大山深处闪䊮着,照亮更多山村孩子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