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浙江宁波老太在超市使用自助收银漏扫商品,超市对其罚款2万元的新闻受到了广泛的热议。据悉,这位老太被罚款了3000多元,其家属知道后,便报了警。经警方调查,超市出具了谅解书,并退回了罚款。当人们觉得正义终会来临之时,却发生了反转。根据超市过往的监控显示,老人不止漏扫一次。这一后续报道,也让不少网友措手不及,孰是孰非,该站谁?
当“老太”、“自助收银”、“超市”、“罚款2万元“,这几个关键词一出现,人们都会下意识的偏向老太,仿佛老太一出现就已经赢得了社会大众的同理心。的确,老年群体处于需要社会关怀的地位,更易获得社会大众的支持。尤其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新闻一经出现,拥有着言论自由的网友们,便开始了属于他们的狂欢,热切发表着他们的看法。譬如,超市的收银方式没有考虑到老年群体。这样一来,超市也便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在老人不止一次漏扫的事实面前,年龄就应当成为犯错的挡箭牌吗?老人有错,理应接受相应的处罚。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市面上的中大型超市都普遍应用了自助收银机。自助收银机给人们提供了不同于传统收银的一种新选择。说是选择,其实也是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了老年群体可能会不适应这种方式。因此,超市的收银方式大多是传统人工收银与自助收银双管齐下,既满足了年轻群体的需要,也保留了传统的结账习惯。如此看来,事件中的老太多次通过自助收银漏扫,也绝非是不懂得如何操作机器,而是有意为之。不止一次的“漏扫”之嫌,也引起超市工作人员注意。因此,该店工作人员要对其处以2万元的罚款。如此看来,老人犯错,理应被罚,可是否应由超市对其进行罚款?
不少网友在看到后续报道后,也在质疑高额罚款是否符合规范,企业等私人性质的罚款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事实上,无论是“漏扫”,还是偷窃,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漏扫”在刑法上与传统的盗窃区别不大,超市的私自罚款也是属于违法行为。
由此,在事件全貌还没有完全浮出水面之上,无论是网络上人云亦云的看客,还是热心关注此事件的人们,都应保持“让子弹飞一会儿”的谨慎态度,合理有序的发表意见与看法。未知全貌,谨慎置评。不站队,不妄评,不为了一时之快,而伤害到他人。毕竟,全貌未知,是非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