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淘汰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何错之有?
无所求
11月17日。北京。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引导高校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及时淘汰或更新升级已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
有人对“及时淘汰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颇不以为然。有个叫“Dollyyyy”的网友发出质问:“如果教育只是为了就业,跟养牲口只是为了吃肉有什么分别?”这个质问获得337个点赞,名列前茅。
不知道“Dollyyyy”及其337个点赞的网友是否曾是大学生?如果是,那你们当初大学毕业前曾否为找工作奔波过?如果你们当初学的专业,是社会不需要的专业,找不到工作,是否焦虑过?是否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如果你们不曾是大学生,那么现在有没有工作?如果有工作,请问在工作中是否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太少?是否希望自己曾经读过大学,拥有工作中需要的知识?
现在我试着回答“Dollyyyy”的质问。如果你读了大学却不能就业,那就表明你学非所用、或没能力学以致用,总之是一无所用,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谈不上养家糊口,只能啃老、吃别人为你提供的肉;
如果你读了大学有能力就业,那就表明你是一个有用的人,学有所用,学以致用,通过为社会创造价值,获得社会分配的财富,可以养活自己、赡养老人、哺育孩子,吃通过自己的劳动所挣的钱所换取的肉。
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他她们的就业,非常重要,涉及到1158个家庭。许多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就等着靠他她们的就业改善家庭状况,父母老了,没有退休工资,再也没有能力为他她们提供生活费、为他她们提供恋爱、结婚、成家、生育之所需。就业,对农村家庭、困难家庭的大学毕业生,是天大的事!
对“及时淘汰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不以为然的人,或是深受“大学教育不必对就业负责”的流毒所影响。曾有知名教授宣传,大学教育不能带上功利性,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育人,能够培育出一名三观很正,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学生。
对于这个貌似高大上的论调,我百思不得其解:没有能力就业,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争取就业,与“三观很正”非此即彼、水火不容?争取就业,就不是育人?就等同于功利性?如果你这个教授失了业,没有饭吃,我看你还有没有力气说这些空话?
后来发现,这个教授为什么对大学教育注重就业政策导向发牢骚。原来他教过的一个学生,拿到他的推荐信以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他。我觉得这个学生确实做人很差劲,有事有人,事过无人。但此个例不表明是大学教育的失败,也不是就业导向的错误,是个人品性问题。再说,作为教授也不必对此耿耿于怀,以偏概全,否定全局。
总之,作为曾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我,完全赞同教育部“及时淘汰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完全赞同教育部对大学教育利于就业的政策和考核导向,完全赞同大学教育要对大学生的未来就业用心帮助、用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