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八次升迁的住房梦
长河东流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角度阐述了房地产发展的方向,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体现了党和政府让民众“居者有其屋”的巨大怀关。拿我家来就说,我家的住房今非昔比两重天,现来谈谈我家住房八次升迁的大变化。
第一次升迁,在原郊区租农民房居住。
当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爸爸考虑到城乡教学的差别,将我从他原来知青插队的农村带来常州,在清凉小学借读,为照顾我,当时还是农民的妈妈,也一起来常州,居住只能到郊区租农民房。刚开始是5元一月的租金,后来随着大批农民进城,房租涨价,仅拿三、四十元工资的父亲承受不了,急得一筹莫展时,多亏生产队队长有怜悯之心,答应我们在生产队仓库外墙外,搭棚屋居住,以解无房之难。
第二次升迁,自搭棚屋栖居。(家存照片)
我家买来毛竹条、油毛毡、捡来旧窗格等,在茶山乡杨家村仓库山墙外自搭棚屋。薄薄的油毛毡棚面,自然经不起风霜雨雪的侵蚀,第三年的黄梅天,棚屋成了“风波亭”,漏雨时,锅碗盆碟全用上。那时父亲为照顾家庭,向所供职的第三毛纺织厂厂领导求助,工厂派人来查看后,确实棚屋岌岌可危,连夜派职工来帮搬“家”避难。
第三次升迁,住进了工厂搭建的简易住房。
棚屋拆除后,我“家”搬到了原采菱路边沿三毛厂围墙搭建的简易住房内居住,简易房也是一排棚户,只不过屋面盖的是波型石棉瓦,墙壁是垒起的大块“煤屎砖”。虽然夏天石棉瓦受晒,室内蒸热难当;冬天“煤屎砖”大缝钻风,寒气袭人,但不破不漏,则是要受马路上的尘灰和车辆噪音之扰。我家在简易房内生活了好几年,后来因采菱路拓宽扩建,工厂棚屋才被拆除。
第四次升迁,住上了劳动新村的“劈户”。
“劈户”是当年因住房紧张,政府和单位将一住宅安排给两户入住的不得已办法。因为是两家合住,自然多有不便,如已在纺织厂上三班的妈妈,白天得不到休息;谁家来了亲戚,要商量两家男女对调才能有床睡;再因生活琐事,有的“劈户”之间纠纷不断,我家虽与另一家能“和平共处”,好在大家能将“委屈”自我克制。住“劈户”的无奈,直到我读初二那年才时来运转,搬离了窘舍。
第五次升迁,父亲分到朝阳一村的老旧住宅。(家存照片)
这套只有48.69平米的旧宅,虽然面积小且设施不全(无卫生间),但是我家总算有了独门独户的家,搬进新家这一天,父母高兴得又是放鞭炮,又是向邻里亲友发送糕团点心。后来享房改政策之福,我家花一万多元钱,买下了老旧住宅,从此我家有了真正的房产,一家人的生活、心情融改革开放春风,与时俱乐,家业始兴。
第六次升迁,父母为我购二手婚房。(家存照片)
朝阳一村的小面积旧宅,从我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后,全家人在此居住了10多年,至我谈了女朋友,心慈的父母,用他们省吃俭用的多年积蓄,在丽华二村购了一套78.4的二手房,作为我的婚房。成家立业后,我深知是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家的住房改善,我和妻子舒心顺意地投入各自的事业工作中去。
第七次升迁,自购126.8的商品房,全家人再次欢聚一堂。(家有资料)
在丽华二村和父母分居后,此时父母也相继退休,为了能让辛苦一辈子的父母,不再住设施不全的朝阳一村旧房,我们夫妻俩用几年的积蓄,再加双方父母的支持,于2012年,在陈渡新苑购买了126.8的新房,再接来父母与我们一起同住,三室两厅两卫的住房,房型方正整齐,室室有窗,南北通透,晨夕阳光;且小区环境优美,四季花果,配套齐全,道路敞亮。一家人欢聚一堂,和和美美,孝老敬亲,住房寓生美事,2017年我家还被评为常州市最美家庭和钟楼区“悦读之家”等荣誉,“家美”之事,还被登载《现代快报》。
第八次升迁,新置大户型景观电梯新房,美享新时代品质生活。
近十年来的美好日子,让我们更热情投入工作,我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和荣获专利奖项,还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妻子也从一名服装女工,通过自学深造被聘为一家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家庭收入高了,我们又于近年在莱茵花苑二期购买了142.5平米的四室两厅两卫双阳台的景观电梯新房,新房四周绿树环抱、清净幽雅、小品点缀,美如诗画,经装修入住后,一家人沉浸在新房落就的喜悦之中,圆了最美的住房梦。
“泰运冾融福运来,阳和馥郁物华新”是改革开放让我家住房八次升迁,感谢党和政府赐予的福祉好运,赞美崭新时代的幸福生活,嘉颂盛世时光的兴盛昌期。
2022年11月6日敬书
电话:13092550607
通讯处:常州经开区博瑞电器公司技术部(本人真名:何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