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鼓舞、影响着我的老梅书记精神
——《永不褪色》老梅书记传读后感
崔 勇
(一)
看到公众微信号“江苏江南实业集团”2022年10月27日00:14发的专稿:《永不褪色》首发揭幕!报道了26日《永不褪色》新书发布活动在横山桥镇五一大剧院举行的情况。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记得我曾经到民进常州市委组织宣传处,第一时间高兴地领取了签名书。连同民进常州市委2021年11月汇编的《初心——民进常州市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征文作品选》,一同带回办公室,认真研读。
研读《永不褪色》全书,共五章,23万字,第一章尽瘁、第二章初心、第三章创业、第四章反哺、第五章追思。
浮想联翩。后来2021年12月我在《常州民进》半年刊杂志“文艺长廊”栏目发表过《激励 鼓舞 影响——<永不褪色>读后感》。 此书签名页上一列竖排的字样“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说明了此书的意义。1986年我参加工作后,特别是到中共常州市委研究室、办公室工作后,30多年往事历历在目:
——永难忘,老梅书记生前,我与他第一次见过面,大约是1999年春节前的一个下午,中共常州市委办公室到横山桥镇参观,在江南实业集团,晚上共进晚餐前,他致欢迎词,介绍了五一村简况和企业发展。当市委秘书长、办公室领导向他介绍到我时:“这位是市委办公室党刊处的崔勇,《常州通讯》编辑。”他与我握手,他平易近人,性格爽快,毫无架子,讲一口武进横山桥方言,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永难忘,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9月23日这一天,我参加了2场主题活动:上午参加常州市的道德讲堂,会场设在就常州国际会展中心的2楼右侧。在大型图片专题展览中专门设置了道德讲堂小会场,中共常州市委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级机关工委等机关干部参加,常州电视台现场实录,当时五一村党委副书记徐洁进行演讲,讲梅鹤康事迹,非常感人。这次活动的纪念品圆珠笔,我还保存着,每当看到透明的塑料外包装上的活动字样,就想起老梅书记;下午2点市委办单位集体活动又在常州国际会展中心参观大型图片展,我又一次进馆。
2019年,我还专门认真收看了常州电视台新网频道制作播出的专题节目,和都市频道《道德正前方》节目的梅鹤康事迹介绍。
梅鹤康,大名鼎鼎,多次在全市座谈会、工作会议、表彰会上听说过他。工作中,我多次到过横山桥镇。在我任责任编辑的《常州通讯》和执行编辑的《开创》杂志上,多次编辑、刊登过有关横山桥镇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材料、文章、图片、专题,企业家表彰名单,阅读过许多写老梅书记的杂志,企业家事迹汇编,如:《企业与改革》等等。
1992年开始,我已经到中共常州市委研究室工作。开始多次去武进横山桥,或是参观、调研,或是参加《企业与改革》杂志年度通联工作会议,一年一度,如:1994年10月6日在横山桥镇政府大楼出席《企业与改革》杂志年度通联工作会议,上午大会,下午及第二天,集体分组采访,会后写稿,我和通讯员住镇上企业招待所(武进水质稳定剂厂)一夜;这次采访点有,武进水质稳定剂厂、兰陵化工集团、江南铁合金集团,等等。各小组采访文章,按计划和交稿时间,准时刊登在下一期的《企业与改革》月刊“专栏”上,我虽然在第一组,采访武进水质稳定剂厂,但十分关注采访江南实业集团、铁合金厂等其他5组的文章,因为江南实业集团就是老梅书记办的。
此书作者为吴振宇、周二中,序一俞兴德,序二梅泽锋,翻开书中一些照片,往事历历在目。江南龙城,人杰地灵。古运河畔,横山老街,老房,这些景点依然犹存。走近老房屋,游人如织。初春时节,景美怡人。自感对这里的企业、小学、街道、市场、培训中心、大林寺、陵园,特别是2014年7月24日参加常州日报副刊部组织的“走进城市森林”活动,感触很多。一日游记忆犹新。位于横山风景区的常州市特种竹繁育场、横山桥苗圃、横山百花农家休闲苑、横山桥砂梨观光园、示范园“梨缘人家”等,2015年3月14日随市科协组织的“科普一日游”,看横山博物馆、龙潭湖。很熟悉。
感慨万千,思绪翻滚,当天一口气完成本书文。一滴水反映太阳夺目的光辉。寻找最美乡村之最美村,可在本书找到答案。
为了写好本文,我还全面了解了出版社的情况,于2021年12月17日周五下午,抽空专程去江苏人民出版社常州办事处现场了解出版、办公条件、出版样书等情况。
瑕不掩瑜,对于本书,我也还有一些建议:一是后记要署名和写作时间。二是图片中领导人的职务表述,要严谨。三是行政区划调整、机构改革,前后经历过变迁武进县,武进市,武进区,应注意时间段,不可太随意。
因为老梅书记,我情系横山桥,五一村,情系后来的常州经开区。他的创业精神、军人作风,一直激励、鼓舞、影响着我。
(二)
边读边想,2006年前也来横山桥镇调研农家乐,参观五一村。中共常州市委办在横山桥镇举办过全市党委系统办公室主任培训班。我2009年7月18日上午和9月20日下午分别到常州市新北区河海社区“河海街道邻里共学周周讲”、常州市天宁区博爱社区上书房文丛文笔塔论坛作题为《党刊收藏趣录》义务讲座,提到《横山文化》,引起读者共鸣。在街、社区的报架上,也看到《横山文化》。夏天的周日下午,横山文艺队还到博爱社区表演锡剧。现场气氛热烈。2010年的秋天我参加单位组织的“军营一日”活动,到武进横山桥常州国防园军训。2011年5月在溧阳翠谷庄园参加过2天的军训,拓展训练、对抗训练。现在每当看到这2次活动的纪实光盘,就回味无穷。2013年还又一次到横山桥的常州国防园实弹射击,参观高射炮。曾建议:一是保护老街和名人故居。如:横山桥老街王玉如烈士纪念馆(横山老街)。这里有常武地区第一个中共组织横山桥支部成立92周年的资源。2017年7月22日,周六,冒着近40度高温,应横山桥党委、政府之邀,笔者参加“纪念常武地区第一个中共组织横山桥支部成立91周年暨王玉如烈士牺牲85周年”活动,7:30去的路上见到物流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等新建筑。8:30-9:15参观王玉如烈士纪念馆(横山老街)。10:00开始,在镇政府4楼大会议室,举行道德讲堂,听了武进图书馆阳湖大讲堂地方文献系列第22讲,听了横山桥发展规划介绍。中午在开业不久的奥阳华美达酒店4楼用餐。与大家热议横山桥发展,建议保持鸟语花香,彩蝶飞舞,城市森林的特色。二是横林镇余巷村,东北抗联名将冯仲云(2018年3月23日诞辰11周年)故居。结合乡村改造,建造冯仲云广场、公园。作为市民规划师,一直为常州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鼓与呼。
读本书,我想起,我与横山桥镇《横山文化》的经历故事和调研建议,建议常州经开区将《横山文化》报纸收藏、展示;
读本书,我想起,我对2016年1月新创刊的《常州经开区》杂志的经历。应该延续下去,让它永不落幕,成为横山等三个乡镇三个街道、常州经开区、武进区、常州市的名片。建言献策:参加经开区规划分局市民规划师征集意见座谈会“老城区板块的改造规划”主题提建议。2016年4月29日,应经开区规划分局的邀请,我参加市民规划师征集意见座谈会“老城区板块的改造规划”,会上建议:片区概念规划,保留戚墅堰机车厂、大明厂的青房子、黄房子,运河横穿板块,南岸:圩墩公园,西部:工业,丁堰:工业园。文化转型更新:民国范、技术范、小资范,“双创”(文化创意、万众创新),借鉴杭州古运河商业广场前、博物馆经验,搞“火车头”主题,“大明1921”创意产业园,利用“废旧空间”,搞全市青少年科普中心,有陶土等,搞精品民舍,交通东西向开发漫步滨水道,周边可达性。将槐树作为常州经开区的区树;
读本书,我想起,2018年10月23日常州经开区党群工作部寄来感谢信和《常州经开区“我为经开区发展献一计”活动优秀意见建议汇编》,中有我的建议6篇;
读本书,我想起,我与河湖的故事,已经上省级媒体(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报道过3次:一是2018年5月4日周五扬子晚报A7版《河湖卫士,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55岁“走河达人写信为河湖保护献计献策》(记者:薄云峰;实习生:鲁心培)专门报道我,是全省活动第一篇专稿。扬子晚报网(5月7日)。扬子扬眼(5月7日)均有报道。
二是2018年8月10日,周五,新华日报第10版《人文周刊》记录版“行走运河11城”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探访专版(由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发表《常州:中吴要辅,绘就千里运河风情图》(记者:于锋;实习生:林惠虹 熊越),其中文章第2段专门采访我,进行专访报道。
三是2020年4月6日扬子晚报网《连续两届自荐!常州市委办干部关注关注古运河20多年,步行巡河成爱好》(记者:薄云峰,编辑:李燕)。扬子晚报4月专栏报道;
读本书,我获得对乡村、街道文化建设的启示:
一、群众艺术依靠群众来办。群众艺术要靠自己办,这是一条路。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幸福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目标,创建和谐城区、建设幸福经开区,服务对象是居民,依靠力量是居民,活力,来源于更离不开居民。提升幸福指数,必须扎实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家园文化”理念,深入挖掘社区文化的发展脉絡和人文精神。群众文体团队常年活跃在各个社区街道。积极开展文化艺术节等一批贴近居民的文化活动。使居民增进了解,融洽感情,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需求,丰富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内涵。与此同时,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加大投入,使社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文体活动室、文化健身场所得到基本普及。着眼于幸福经开区的建设,着眼百姓利益的长远之需,让社区成为人人能够得到实惠的幸福之家,最终达到个体之间、个体与社区、社区与社会的真正和谐。
二、紧贴时代特色,才能全力推进“特色文化之乡”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街道以文化站为依托,组建了一支自己的文艺骨干队伍,由于文体站有阵地、有氛围,吸引了一批外围的戏剧业余爱好者,使这支队伍拉得出、唱得响,阵势更强大,在业余演出队中名列前茅。连续举办艺术节,在群众中影响深远,基本形成了一个繁荣健康、竞争活跃、统一有序的文体市场,为创建“特色文化之乡”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结分析成功做法,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和繁荣地方文化事业方面,街道一靠主管部门和系统内部的积极扶持,二靠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坚定不移地把加强文化建设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全力推进“特色文化之乡”建设,每年街道都把文化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真正做到“六有”:议程上有位置、发展上有方向、内容上有安排、经费上有落实、考核上有指标、措施上有保证。特色活动更加蓬勃兴旺,为全街道人民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真正体现“农民艺术节,农民自己的节日”这句话的份量。
三、必须谋求文化取向和文化利益的统一。文化是实现街道和社区归属的纽带。所谓文化取向,就是在街道和社区建设中,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倡导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提高街道和社区居民的思想文化素质,这是区域化社区党建既定的文化取向。所谓文化利益,就是街道和社区成员求知、求美、求乐等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普遍渴求,以及不断满足街道和社区成员对街道和社区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需求,以实现街道和社区文化认可和社区归属。只有使党的街道文化、社区文化取向与街道、社区成员的价值需求和文化利益相统一,才能产生共建社区的强大文化动力,才能从根本上引导社区成员共同产生社区归属感,构筑自己的生活共同体。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既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区共有精神价值,使大多数社区成员的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步趋同,又要维护和保障社区成员的文化权益,充分调动起社区成员持续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出具有本社区特征的文化现象。
读本书,我想起,如何让更多市民走进常州经开区村镇、公园?走进五一村?
常州东大门,常州经开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常焦公路、常州大外环线穿境而过,有沪宁高速公路横山道口,东有戚月线直通江阴长江大桥,在现有基础上扬长避短,进一步研究和落实优惠政策,创造更加优美的人文环境,提供更加优良的园区服务,吸引更多的厂商来镇办实业,使进区企业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建议参观体验文化公园。
(作者崔勇系中共常州市委办公室四级调研员, 市委党刊《常州通讯》原责任编辑、《开创》杂志原执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