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金不互免,情谊两相知
花香满径
中国属于礼仪之邦,自古就有在别人婚丧嫁娶时随份子或送礼物的习俗。结婚是人生一大喜事,尤为重要,现代人普遍都用礼金表达对新人的祝福。这种人情往来,可以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维护彼此的关系,在代代相传的漫长年月里,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新婚夫妻在完成了精心筹备的婚礼后,满怀喜悦打开亲朋的红包——此时的红包不仅仅是金钱,它还承载了金钱以外的外衍。首先,对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它意味着一份期待与补给:婚礼是人生大事,买房、装修、办酒是笔很大的开支,支出的同时希望收到回馈是自然之事。过去,我们出礼金给他人;现在,他人出礼金给我们。一来一回,零散变集中,相当于一个民间集资,实实在在地减轻了负担。其次,它意味着一次盘点,一次整装待发前的准备。新婚夫妻打开红包时,看到亲友姓名,读到祝福话语,逐一记下账目,是新人在离开了婚礼场景的另一个场景中将你我双方长辈一一细数的过程,属于两方亲友关系的全面交流,祝福被延续,接收更沉静、有力。再者,它还意味着一份责任,一种序幕的揭开。从此一个新的家庭建立,人情往来由此展开,接受意味着付出,肩膀上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丈夫初识成家立业的分量,妻子始知关系维护的利害,齐心协力的启航从父母亲友关爱的港湾里扬帆出发。
礼仪本善,逐渐走偏,并非其之错也。在时代发展的洪流里,自会生成力量来纠正偏颇。“互免卡”的诞生是顺应、创新,而非取代。我们可以将之视为提醒,勿盲目攀比,让越来越重的礼金成为巨大负担。也可视为容纳,是在礼金、礼物之外的一种补充方式,如海纳百川般吸收“互免卡”带来的轻装简行。还可视为向前行走时的回溯,意识到传承的重要,家风建立的重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礼金,一种小小的社会习俗,它也在推动历史的车轮,文明、文化因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而充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