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一对新婚夫妻引起了广泛地关注与讨论。原因在于,这对夫妻在婚礼上收到了20多个只放了“礼金互免卡”的红包。对此,网友们纷纷点赞,并且建议全国推广这种红包新形式。
事实上,这种形式的红包是这对夫妻的创意,旨在不给来客增加负担,让人情往来回归情感本位。尤其是在疫情反复的大环境下,小小卡片,大大减轻了人们的经济压力,让人们无负担的去表达祝福。这种方式的选择,基于对他们对彼此的理解、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认识,以及相同的价值取向。
曾几何时,人们谈“礼金”色变,礼金在无形中成为了一种负担。提到亲戚、朋友家有喜事,与之开心的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一种金钱上的负担。正如2014年春晚小品《人到礼到》便较早地体现了礼金与情感的矛盾。妻子不满丈夫经常随份子钱,夫妻俩便想用“补办婚礼”来补回损失的份子钱。一场滑稽的闹剧揭露了百姓生活中围绕礼金而产生的冲突。小品最后说到“礼越来越重,感情却越来越淡”,也引发了我们对这一传统的辩证思考。
追根溯源,礼金这一民间习俗与传统,从明代中叶流行至今。期间,人们通过送礼金、送物品的方式来表达着美好的祝愿。而祝福的背后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便有所表现,小说《正红旗下》就描述过家里为了凑份子钱而发愁作难的情景。可见,问题一直存在着。
当下,人们的生活态度与方式已发生改变,人们不再一味放任问题的存在,习俗也应当与时俱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全盘否定。相反,新时代的我们从上代人的手中接下这根情感的接力棒,并以我们的方式,传承这份情感。与此同时,上辈人依然以他们的方式表达对于下一代的祝愿,而年轻人们用“礼金互免卡”这种形式表达对彼此的理解与真挚祝福。这是两个时代的碰撞与融合,方式不同,但情谊不变。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责任与担当,曾经不被看好的九零后们也在好好长大着,谱写着新的篇章。也许初感肩上重担的他们,对于人情往来没那么圆滑,却也在小心翼翼地传递着对于这个世界的善意与友好。一种新形式的提出,必然意味着其前路之漫漫,但只要是于人民大众有益的,都必然会成为新的约定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