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观察】自甘平庸的女博士,让人泪目的馄饨妈
年纪越大,越容易感动。
早上,阿福老师将馄饨妈妈的故事发来,我看完,泪眼朦胧,感动于我的不是她的去世,也不是世人对她的留念,甚至,不是一个留美归国女博士,中科院的学者遭遇的不幸身世。
她八十年代从美国化工专业博士毕业后和老公一起回国,在中国科学院航天研究所从事燃料研究工作,丈夫万工在一个所里做耐火材料,金童玉女,比翼双飞,他们给在美国生的儿子叫“馄饨”。我想,是因为喜欢故土的美食吧。
那时,他们无疑是幸福的,可一年后,丈夫因公殉职,儿子,在刚上一年级时候,溺水身亡。从此,她成为双失老人,失去丈夫,失去儿子,独自一人。
这不幸的身世,让我同悲,可,并没有让我多触动,或许是见到的不幸太多,情感的阀门不容易打开,真正打开是馄饨妈妈后来的故事。
她作为科研所的领军人物,中国航天事业的骨干,她却在科研所的家属院开了一个馄饨摊,在两间铁皮屋里面,摆了二张桌子,每当孩子们,这些孩子,很多就是和她儿子馄饨一起的玩伴,放学回来,就可以到这个馄饨摊,铁皮屋里,大圆桌上,盛一碗馄饨,吃完,打开书包,拿出作业本。
社会主义食堂,下课后的托班,馄饨妈妈兼了厨师和老师两个角色。
里面有个孩子这样回忆:
我始终坚定地认为,真正改变我的,并不是我妈的各种酷刑,而是馄饨妈妈。尽管她的学历比我遇到的任何一位老师都高,但她从来不会主动辅导我们学习。
她只会举些生动的例子。比如,馄饨是什么馅儿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吃饱肚子。学习也是这样,学什么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掌握的学习能力。这话有点绕,我帮她翻译一下,那就是:学习是你自己的活儿,别指望任何人。
当然,她给我们“打鸡血”的方式也很特别。
比如:“你们连数都算不明白,搁家里怎么克扣零花钱?”
再比如:“你们语文这么差,犯了错误怎么逃避老师的处罚?”
毫无疑问的,相对于我妈那种“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的励志,馄饨妈妈说的理由,我们真能听懂,而结果也真能做到。
一年,两年,十年,馄饨妈妈从开始连馅做的也不好,到大院里很多人喜欢来尝她的馄饨,十年,一批孩子长大了,又一批孩子来了。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二十世纪初,这个不要钱的社会主义馄饨摊由于拆迁停止营业了,馄饨妈妈也年过半百,她收养了个女孩,然后,离开科研所个大学教书育人,隐入尘烟。
直到今年春天,她的讣告传来,那些吃着她馄饨长大,听着她举例子教学习的孩子四面八方的聚来,载着她遗体的灵车一圈一圈在那个家属院,馄饨摊的遗址边,虽然疫情管控,可所有的防疫卡口为她打开,一路无阻,所有的窗子打开,人们伸出头,听,鸣笛声声。
一辆军车为她带路,直到,直到城市的尽头。
人的生命是个单行线,我们活着的意义在哪里?或许,馄饨妈妈告诉我们了。
让我们一起沉痛悼念这位馄饨摊主,厨师,托管员,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留美博士谭梅(化名)。
写到此处,又泪湿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