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预制菜陡然兴起。在光速生活节奏的当下,预制菜因其方便快捷而崭露头角,霸占市场已然是大势所趋。但人们对预制菜的看法却是褒贬不一。
首先,什么是预制菜?预制菜,又称为预制调理食品,配以调味料等辅料(含食品添加剂),经预选、调制等工艺加工而成。通常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贮存或运输,供消费者或餐饮环节加工者简单加热或烹饪后食用。
依据市场定义,预制菜分为四大类:即食(如八宝粥、即食罐头),即热(如速冻汤圆、自热火锅),即烹(须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和即配(如免洗免切的净菜)。
“预制菜是猪食,我从来不吃。”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与俞敏洪、董宇辉聊天时称,引发了轩然大波。大多数对预制菜持抵制态度的人,都是质疑其卫生、口味、防腐剂和新鲜程度。王志纲此语未免太过绝对,对待预制菜,我们不应全盘否定,而应该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预制菜产业初出茅庐、方兴未艾,在某些方面必然不尽人意。快速的发展必然会产生一些不良现象,比如,预制菜生产企业鱼龙混杂,生产条件参差不齐,原材料品质堪忧等。相关现象都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动摇产业发展的根基。因此,我们更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引领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确保食品安全,行业标准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制定预制菜行业标准,需要统筹两个维度:一是政府监管维度,着眼点是公共食品安全,要通过严格标准加强监管;二是企业生产维度,要通过标准制定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和供应链管理,通过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和品牌辨识度。
另外,预制菜的制备流程理应公开化、透明化,进一步让消费者放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预制菜不仅能走上人们的餐桌,也能真正走进人们的心中,成为惠公惠民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