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唐太宗为什么被宋人嘲笑无阳刚之气?

白玉茶 最后编辑于 2022-10-03 11:02:54
4323 1 5


作为古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毫无疑问是位贤明的君主。但皇帝也是人,不是端水大师,更别说五指尚有长短,人心天生长得就是偏的,所以就算是唐太宗这位明君,也难免在处理事情时出现双重标准的情况

而说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双标事件,最典型的莫过于贞观十七年齐王李祐、太子李承乾先后谋反,唐太宗面对两个儿子的谋反,给出的判决却大不一样。

按照唐律,谋反乃是十恶之首,下场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李佑谋反后,唐太宗是毫不留情地直接赐死了这个儿子,但处置李承乾时,唐太宗却将这个棘手的问题拿到了朝上,扔给了诸位大臣——你们说说,该怎么办?

在场的大臣都不傻,一下子就领悟了唐太宗此举真正目的何在。于是通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说道:“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有了这个台阶,唐太宗顺势只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保全了他的性命。至于追随李承乾谋反的从犯们,如汉王李元昌、驸马杜荷、重臣侯君集等人,则全部按律处死。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李承乾、李佑都是谋反,可下场却完全不同的情况呢?原因很简单:李承乾得宠,李佑无宠

正因为李承乾、李佑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大不一样,这才造成了李承乾谋反后,唐太宗想方设法为他法外开恩,而轮到李佑时,唐太宗却是颇为厌恶的一句“汝生为贼臣,死为逆鬼”,剩下来的只有公事公办。

看到这里,是不是想为被唐太宗视为“国雠”的齐王李佑掬把同情泪?先别着急,因为与李佑同病相怜的,还有赵节。

赵节是追随李承乾谋反的从犯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是长广公主的儿子,唐太宗的亲外甥。

李承乾谋反事发后,长广公主为了给儿子求情,不惜跪在弟弟面前,痛哭流涕地磕头谢罪,就为了恳求唐太宗留赵节一命,结果她得到的却是一句“罚不阿亲戚”。

不知道长广公主看到唐太宗一边大义凛然地说不能对亲戚徇私枉法,然后按律处死赵节,一边又免去李承乾的死罪时是个什么心情。

事实上唐太宗身边需要默默忍受他的双标的,自然不止李佑和长广公主两个倒霉蛋,还有吴王李恪这个可怜人。

李恪与李佑一样,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两人堪称难兄难弟,因为都饱受着父亲的双标。李佑受到的双标不必再提,此处单看李恪的。

贞观七年李恪就远离长安到齐州上任了,临走前,唐太宗装模作样地对他说:“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

李恪听到这话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因为同样都是父亲的儿子,李泰与李治却一直被唐太宗带在身边,不必离开长安,可以尽情地享受父子之情、天伦之乐。由此可见,所谓“家国事殊”,不过是唐太宗用来打发不得宠的儿子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无独有偶,贞观十二年李恪因为在安州屡屡犯错被大臣弹劾,唐太宗在毫不留情地将其免官、削户后,又写了一封告诫信给他,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

就在唐太宗以避免李恪变得骄奢为由而不肯多给他财物时,转过头,唐太宗就赏了大名鼎鼎的芙蓉园给李泰,还赐物万段,每个月给李泰的东西甚至比太子李承乾还多。而对李承乾,唐太宗更是干脆地直接取消了他取用库物的限制,任他想用多少就用多少。

至于李恪会被唐太宗如此双标对待的原因,同李佑一样,都是因为无宠,所以种种待遇远远不能与得宠的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人相提并论。

当然了,唐太宗双标的事情除了这几件外还有很多,比如长孙顺德和李道宗的贪污案。

长孙顺德是长孙皇后的堂叔,李道宗则是唐太宗的堂弟,二人皆是皇亲国戚、开国重臣,也都因为受贿触犯了法律,只不过两人最后得到的结局却截然不同——长孙顺德不仅什么处罚都没有,反而被唐太宗赐了数十匹绢,李道宗则得到了免官、削封邑、送去坐牢的一条龙服务。

至于两个人犯了同样的罪,为何被区别对待,唐太宗给出了十分清新脱俗的双标理由:赐绢可以让长孙顺德“以愧其心”。那么为什么李道宗不能得到同样的待遇,而是被罚得这么惨呢?唐太宗说了,“人心无厌”,对李道宗必须“以理制之”。

然而剥开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说白了,长孙顺德得以幸免于难,是因为他“地居外戚”,是长孙皇后堂叔的缘故,唐太宗一向对长孙家族多有关照,自然要给老婆的堂叔多留几分情面。而李道宗不过是个宗室郡王,就算之前战功赫赫,但在唐太宗看来显然没有什么法外开恩的必要,所以只有按章办事了。

不过别看长孙顺德在贪污案中安然脱身,可他后来因为小女儿夭折而伤心得病倒,唐太宗得知后,还取笑他没有男儿气概,竟然因为儿女私情把自己弄成这样。

谁知没过几年,唐太宗亲自抚养在膝下的女儿晋阳公主也因病而逝,年仅十二岁,唐太宗伤心的一个月都吃不下饭,每天忍不住哭上个几十次,搞得身体羸弱不堪,大臣们吓得纷纷前来劝慰。

恐怕唐太宗当初在笑话长孙顺德没有阳刚之气的时候,自己也没料到,双标到了最后也会有一天报应在自己身上,以至于被宋朝的文人嘲笑“当忘‘无刚气’之语矣”。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白玉茶
  • 泉水涓涓
  • 张秋生
  • 西江月
  • 顺其自然者
发送

1条评论

  • 双重标准就是被称作没有阳刚之气的理由。
    2022-10-03 14:33:46 0回复
    0
  • 2440
    积分
  • 167
    博文
  • 727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