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之为清秋佳节,茱蓃佩囊,菊酒登高,含有辟邪避难的象征。
1928年重阳节,余光中母亲怀孕,在重九前一日,随众登高,登的是南京栖霞山,次日凌晨生下了余光中。曾经历两次战争,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他都有份,可以见证东洋武士刀所誇的事情。
每年到了重阳节,都不由《茱蓃的孩子》不想起重阳节美丽而哀愁悠久的传说,更不敢忘记母难日正是中华民族灵魂深处蠢蠢不安的逃难日。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特别是重阳节。
今年10月4日重阳节,是《乡愁诗人》余光中诞辰94周年。
今年又是他逝世5周年,因正处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难以集会纪念,特写《戏说》,分送余迷知音,亲朋好友,以表追思和怀念。
戏说不倒翁 追思余光中
光中小时候
长辈送给他一个不倒翁
他并不喜欢
因为那“翁”字
因为它重心永远在下
因为它左摇右摆
前仰后合
总是不倒
相信世上有不倒之翁
说明中国人思想多高超
成翁而不倒
世上有几亿老人
真有人
不愿做不倒翁吗?
孔子回顾一生
自谓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他阅世只有七十二年
还不足以论“古稀”之得失
中国真正的大诗人
如屈、陶、李、杜
都在五、六十岁上下
宋朝的大家,例如
欧阳修、王安石、
苏轼、黄庭坚等
也在六十六岁左右
光中一生
右手写诗、左手为文
博古通今 深入浅出
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才
沉得住气
已臻不惑佳境
由不惑至坚定
坚持笔耕、口耕不辍
寿登耄耋并一直坚持
后来写诗、文
是不分“左手”和“右手”了
终于丰收
著作等身而胜于杜
他以身为中国人自豪
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
他的漫漫回乡路
走了26年
足迹踏遍
中华大地
长城内外
其修远兮
他上下孜孜求索的是
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大陆是母亲
台湾是妻子
游子解乡愁
两岸一家亲
2015年
余光中在祖籍永春
余光中文学馆开幕之际
曾说:他的写作计划安排到95岁
光中87岁之后
他身体渐衰
2016年7月14日
妻子血崩
住进高医
次日出门去买水果
他在孤绝的心情下
在寓所“左岸”的坡道上
跌了一跤
血流在地 伤及脑部
醒来时已身在高医床上
说话含糊不清
再次日才能回答
我是某人
住院16天
死亡的阴影巨大而逼近
这一跤
一失足成终身
不,余生之恨
亲友们知悉了
他的苦难
纷纷来“左岸”慰问
访客不绝
开始感觉到老病的威胁
在生命最后两年
不得不开始思考
死亡的问题
写出《天问》
父亲和母亲早已亡故
不知他们的灵魂
去了何处?
现在轮到我来操心
来发问
有何处可去?
这问题
所有的神学家
宗教家、圣人和巫者
都被问过
星空之下
思想家也都问过自己
但此刻是学者
科学家在问
此刻,余光中的灵魂
该安顿在何处?
南北极、东西经
南北纬,何处可安顿
人寿苦短 光年太长
这件事,迟早有人来催租
不容你偏安于迷信或传闻
《天问》写好后
他还构思了一首
以《阳关》为题的诗
并告诉女儿幼珊说
这首诗很难写
写好了会成为一首好诗
2017年12月14日
余光中病逝于
高雄医学大学附属医院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到了“阳关”之外
化火之后
他的骨灰久久不散热
犹似贪嗔的红尘
两岸同祭
诗意天堂 余光永存
印证余光中已成正果
在每一卷诗的扉页
只要掀开,就能够
见他的眼神未改
是“翁”而不倒
可亲可敬
余光中生前曾说
一位作家一生究竟
出过多少书
百年后并不重要
只要有一句话
令人不忘
也就算不虚此行了
真切期待
有更多余迷知音
记住余光中一句话
愿余光中芬芳长传
后记:
2017年4月,江苏发展大会前《现代快报》记者专程赴台,专访余光中,邀请他作为首届江苏发展大会的特邀嘉宾,出席大会,他很高兴,接受邀请。并说:“我已10年没有回去了,很想回去看看,光终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
壬寅年端午节,《古韵新声》古今对话《归乡》,余光中与屈原对话。余光中说:父亲给我起这个名字,是希望我“光耀中华,不忘家邦”。我用蓝墨水写下怀念家园的诗句,“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五年过去了,无论我做得好还是不好,尽力了。赎罪五年,光中一直活在我心中。我代他兑现了生前诺言“写作到95岁”,光中安息吧!
待到余光中百岁时,阴阳一线隔,不知我是否还能在“阳关”之内,故提前下完人生最后一手棋,以表达对余光中的追思和怀念,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