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青山
近日,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与俞敏洪、董宇辉聊天时称,“预制菜是猪狗食,我从来不吃”,此言论引发网友热议,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大众对预制菜都存在着误解,应该莫让“傲慢与偏见”遮望眼,助力预制菜的未来越来越好。
这场预制菜的讨论是由公众人物口中的“猪狗食”引起的,尽管后来智纲智库将此言论归结于王志纲的心直口快,依然难掩此番话中“何不食肉糜”的傲慢感。预制菜早已深入我们生活中,它分为四类: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这对消费者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如今疫情时代,买不到新鲜食材的消费者更是只有这唯一无可奈何的选择。我们也可以预见:在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和越来越高的效率要求之下,普通人未来面临的是需求被迫切割压榨,服从预制菜这个唯一选择。
将预制菜比作“猪狗食”无疑是站在食物链顶端无视人间苦楚,对下层赤裸裸的歧视。任何公众人物在评判一件事情时都不可以如此傲慢和武断。这不禁让我想起腾讯副总裁、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怒批短视频像猪食。虽然也不能武断地说存在即合理,但无论是预制菜还是短视频都是有大批受众,在评价它们时应该理性、拿出专业态度,不应在无形中审判无辜受众。
虽然王志纲把预制菜叫猪狗食不可取,但因为预制菜体系尚未成熟,也存在不合规的、难以下咽的“预制菜”,不是严格意义的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两方网友各执己见,无疑是因为被个人经历所误导,一叶障目。在理论上,如果一切按照食品安全标准,无论是在卫生安全还是在营养成分上都会有所保证。但中国疆域广阔,预制菜覆盖范围广,难免有唯利是图,为了再节约成本不惜在加工流程上偷工减料。正是因为这种不透明度和被动式接受使消费者有了不安全感。
即使预制菜的扩张挤压着个体餐饮的生存空间,温水煮青蛙般解构着中餐口感的多样性,消解着烟火气。但就社会整体而言,预制菜的推进是一种不可逆的发展。我们所有人作为预制菜的现在或是未来的受众群体应该不让“傲慢与偏见”遮望眼,正确的认识到它的真面目,不断督促它成体系。相关建设人员也应不断完善相关标准,提高发展质量,尊重消费者的权益,还要在口味上多下功夫,改变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