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是一部电影,它以白描的手法展示了西北一户贫穷农民的“穷途末路”。这部电影还在欧洲电影节上获奖了。有人说,这是专拣中国落后一面拍成的电影,有抹黑之嫌。然而在我看来,这根本就不是抹黑,反而应当算作“高级红”。
电影中的这对贫穷农民是真的穷,穷到他们所在村的村民都认为他们穷。他们村既偏僻,又落后,是典型的西北贫困村,国家花大力气要给他们搞新农村建设。
一个穷光棍马有铁,一个病剩女曹贵英,经人撮合,搭伙过日子,领了证算是结婚成家了。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拣了同村外出务工人家废弃的房子当新房。
可是就是这么贫穷落后地方的这个贫穷人家,能吃得上馒头,还能穿得上毛衣皮袄,家里还能烧得起炉子——既可烧水做饭又可整夜取暖,家里也有电灯,还能使用电窝孵小鸡。这样的生活状态,温饱完全没问题,甚至勉强可以算得上接近小康了。
电影海报 来源于网络
更难得的是,一个老光棍带着一个病女人,这么一对组合,通过种地,居然自己动手建起了房子,铺上了炕,买起了呢大衣,甚至憧憬着粮食丰收出售后,买一台电视机,再到大城市给女人看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户中国最贫穷的农民,在物质生活上并不悲惨。他们的这种状态,在中国历史上,是普通农民梦寐以求的好生活。
天下太平,生活稳定,通过劳动就可以过上好日子,国家还不时提供帮助,试问这样的状态,不值得肯定吗?吃得饱,穿得暖,生活有奔头,就连最穷的农民都能过上这样的生活,这还有什么可黑的吗?
电影《隐入尘烟》仿佛记录片一样,用朴实的镜头语言,把西北偏僻农村的贫穷农民的生活反映了出来。村里的水利设施是完备的,道路也是通达的,普通村民的生活是衣食无忧的,餐桌上的饭菜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丰盛的。只有这对贫穷农民,相对而言,生活得差一点,吃个苹果、鸡蛋就算改善生活了。
事实上,就算在电影中,贫穷的农民也没觉得生活艰苦。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向往,也充满着干劲。跟物质生活相比较,他们似乎更看重精神生活——别人的认同、娱乐的追求、互相间心灵的慰藉。电影以悲剧结局,也正是马有铁失去妻子之后,精神支柱崩溃的自然结果,并非他穷到揭不开锅过不下去了。
电影有两个细节,更能反映出一些正面价值。一是马有铁与曹贵英回忆小时候,小孩子调皮捣蛋欺负村里的疯子,他们的老师呵斥并制止了他们,这说明在马有铁、曹贵英小时候,村子里是有小学校的,小孩子是能够上学识字的。连西北偏僻的农村,都能如此这般,说明我党是实实在在做实事。以前穷,是底子差,但是建设国家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所以现在才能取得如此成就。二是马有铁寻死前的反应,他已经失去精神支柱想一死了之,但他在自杀前仍然有条不紊地把身前事处理得干干净净、不拖不欠。这说明中国人的精神境界,就算是最底层的贫穷农民,也有令人肃然起敬的高尚品德。西方国家经常黑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过于物欲,马有铁的表现算是最好的回击。
作为年纪较大的网友,有过农村生活经历,也有过贫穷生活体验,笔者看了《隐入尘烟》电影,颇为唏嘘了一番,物质生活好了,精神关怀也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隐入尘烟》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进步的一个片断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