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茶楼
收藏本站

社区发放奖学金,隐含一份城市中的乡土情

常小觅 最后编辑于 2022-09-02 14:39:10
3857 1 2

临近开学季,常州不少街道和村社自掏腰包,为辖区内的优秀学子“发红包”,很是大方:


8月17日,金坛区东城街道五联村为村里21名今年刚被全日制高校录取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发放10万元奖学金8月19日,天宁区郑陆镇宁河村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村里10名2022年高考本科录取学生发放奖学金3.6万元;8月26日上午,新北区三井街道邹村经济股份合作社举行奖学金发放仪式,为31名准大学生发放奖学金6.4万元;8月30日,溧阳市溧城街道唐家社区为辖区内27名考取大学和研究生的学子发放奖学金6.7万元。


像这样自发为辖区内的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的村社,在常州还有很多。其中,还有不少将其设置为长期机制,纳入了村社规章制度,奖优助学蔚然成风。


在人们固有印象中,给学生发奖学金的主体大都是学校或是政府部门。而社区发放奖学金,既非上级要求,也非职责所系,纯粹是自发自愿的行为,则更加显得大气、暖心。


为辖区内的学子发放奖学金,是崇文重教之风的直接体现。重教与否,不只看顶层设计,也要看基层作为;除了自上而下的倡议,还得有自下而上的自发自愿。一般而言,用于发放奖学金的资金通常来源于村社的集体收益。集体收益的处置往往较为自主,常州的社区和街道自发拿出部分集体收益用于发放奖学金,正是重视教育的直观体现。


村社设置奖学金的行为,还隐含着一份传统的乡土情谊。这样的情谊,在现如今的城市社区中,已经越来越稀缺。


过去,乡村和社区是人们生活劳作的基本区域,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彼此熟悉,互邻互助。谁家有事人手不够,左邻右舍都愿意去添把手;农忙时节,邻里间互相帮衬、干活出力;结束一天劳作,饭后各处串串门、道声好,亲切又熟悉。


现在,在不少农村地区,仍旧保有这样互邻互助的乡土情谊,但在城市中,这样的互助温情却相对稀缺。一栋楼里的邻居,可能同在屋檐下生活数载都不熟悉;平日里间或偶遇,相视一眼,点头而已,难说有什么情谊。


而社区和街道对辖区内优秀学子的热情“投喂”,重新燃起了一度淡漠的“乡土情”。年轻学子们离家求学,需要用钱的地方不少,学杂费、书本费、电脑、住宿……各项都是“硬开支”,对于贫困家庭而言,来自村社的一份奖学金或许就能填补不少必要开支;对于寻常家庭而言,这也是一份赤诚的心意。


社区为这些学子们送上一份“现金红包”,即使算不上雪中送炭,也可以说是恰逢其时。虽然不一定能帮到点什么,但也送达了一份美好的期冀与祝愿。这些离家求学的学子,未来可能会在他乡谋发展,也可能会回归桑梓反哺家乡,但无论他们作何选择,这样的乡土情谊都将在他们心中埋下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许就会在故土成长为一片森林。


作者 | 三木

来源 | 觅渡新语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月满西楼
发送

1条评论

  • 7995
    积分
  • 559
    博文
  • 2280
    被赞

个人介绍

中国常州网品牌栏目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