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因为绿色、环保,更是是拉动消费和产业升级的强力新引擎,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达810.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2%,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1千亿元。而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则相对滞后,充电设施数量少、充电慢、找桩难、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掣肘和梗阻。据我市停车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及停车公司调研发现,加桩涉及规划、发改、住建、工信、消防、供电等众多部门,物业公司也因管理、安全、经济等因素,对于加桩都显得比较谨慎。
加桩之前先拔“桩”。表面上看,产权、安全是加桩难的主要因素,而深一度去考究,其实是我们很多部门、单位在面对新生事物时习惯于传统思维,反应冷、慢,看似求稳,其实怕乱。在不进则退的当下,“永争第一”的常州,应该敢于突破、改革创新,敢为人先、抢抓机遇,主动破解中轴崛起及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首先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打破经验主义。目前,常州已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动力电池产能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数量超过3400家,均位列全国首位。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销量占全省一半以上,相关产值达600亿,同比增长120%。难得的风口、机遇,我们要打破发展天花板,为未来发展构筑新的战略支点,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对我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意义,不拘泥、不局限,提高站位,打破框框,在做好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借助国家《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东风,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宣传推介,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建设攻势。重点在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方面,助推更多的地方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安装上做大做强,促进更多的单位、个人更好更快地参与到加桩工作中去,让常州快速成为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技术高地、产业集群、示范城市。
其次是统一认识,协同作战,打破本位主义。政府部门因为职能分工,相关企业因为经济利益,部分业主因为安全因素等等,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但如果都只从本部门、本单位或个人的利益出发,为了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全局的利益,其结果必然是布局分散、质量参差、效益低下,甚至带来城市竞争力弱化、社会不稳。这在全国各地加装电动汽车充电桩工作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是“开车焦虑”、“一桩难求”;一方面是资源有限,工作多头、推进困难。同样,尽管我市加桩工作启动较早,但也同样存在协同不够、推进不快等问题。面对旺盛的民生需求和绿色的经济赛道,我们要及时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定期解决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放下身段,主动“走下去”,除了明确规范要求、加快示范引领,努力压缩审批流程及费用外,更要协调各方、加大激励,让阻力成助力。相关企业要突破壁垒,主动“接上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供电企业要主动为小区地下车库、地面停车场等引入直供电专线;物管企业要主动协助申请、协调,加强现场管理等。形成同心协力、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再次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打破形式主义。根据我市《关于加快常州市新建居民住宅小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等要求,目前我市新建小区配建车位100% 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但对照上半年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130.1万部,增幅228.4%相比,我们重点要在既有小区的加桩工作上有快速突破。据了解,2022年我市实施的9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将同步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300个以上,预留管线450处以上。对未改造的既有小区,将以“一小区一策、一栋楼一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引导与指导,客观分析、分别协调变压器容量消防要求或管理服务等外部矛盾,最大化加快加桩工作。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除了积极引导业主加装自用桩外,还要通过区域微改造、利用照明设施等方式因地制宜、见缝插针进一步加快、加大、加强共用桩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智能管理,促进分时共享,提升共用桩使用效率。
日前,常州市委十三届四次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感,在矛盾难题勉强挺起脊梁、敢于担当,不推诿、不逃避;在重大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乘势而上,不犹豫、不观望。当前,常州站在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风口,一定要抢抓机遇,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把先发优势转为领跑优势,在思想、技术、管理、服务等角度进一步加大电动汽车加桩的改革发展和推进力度,为常州建成“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意气风发地跨入“万亿之城”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