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科学家研究“狗摇尾巴”意义何在?
无所求
近日一则短新闻火了。
中科院科学家首次破译了狗狗摇尾巴的含义。
张永清科研团队搭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运动追踪技术平台,分析了21000余次狗与人互动过程中尾巴运动的轨迹,发现狗与不熟悉的人互动时,尾巴摇摆偏左;与熟悉的人互动时,尾巴摇摆偏右。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交叉科学》杂志。
直想问,狗摇尾巴的研究成果,与国计民生面临的难题有逻辑通道吗?能与国家急需的核心技术挂上钩吗?多少重大科技难点需要突破,科研资金怎能用在狗摇尾巴上?老一辈过来人,大约还记得电影《决裂》里,老教授讲解“马尾巴的功能”时,引起学员的哄堂大笑。
如果科学家出于个人兴趣,那可在业余时间、使用个人资金或接受爱狗协会资助开展研究。动用国家科研资金破译狗摇尾巴的密码,是怎么立项的?花了多少钱研究和发表?
《交叉科学》隶属于细胞出版社,细胞出版社隶属于爱思唯尔出版集团。该集团利润率一直过高,2011年达37.3%。为此,韩国大学和图书馆发起价格谈判,斯坦福大学发起批评,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停止订阅爱思唯尔所有期刊,牛津大学中断与爱思唯尔学术合作,1.2万多名科学家签名发誓不在爱思唯尔期刊发表论文、不做审稿人、不担任编辑。
再说,爱狗人士、恨狗人士都不需要这个科研成果。狗对陌生人,极少友好。经验不难发现,狗摇尾巴转圈是兴奋和开心,尾巴翘起是喜悦和期待,尾巴平摇是友好,尾巴下垂表示警惕和攻击,尾巴僵持表示紧张和不安,尾巴夹住表现害怕和逃逸。而且鲁迅更从寓意层面写过《狗的驳洁》和《“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对狗很有一番描述。
行文到此,感觉到科学家研究“狗摇尾巴”的意义,有点邪门。
可是,笔者搜到中国科学报的长新闻《左摇还是右摆?狗尾巴“有话说”》,读后想法有了变化。
原来近3年,张永清团队构建家犬全脑蛋白质组时空表达图谱,利用实验犬研究人类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
家犬尾巴摇摆,属于犬与犬、犬与人之间互动的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对于动物个体生存至关重要。
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需要动物模型,实验鼠模型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与情感相关的神经机制或精神疾病的致病机理和治疗手段,实验鼠模型勉为其难。
张永清认为,家犬驯化3万多年了,已有与人进行情感交流的灵性,可以展示喜怒哀乐、嫉妒、忠诚、自律等情绪的能力。生命科学、医学,心理学可用家犬作为模型动物。
人类情感研究,是国际公认的125个重大问题之一。张永清希望将家犬作为医学和健康模式动物开展研究,在未来十年乃至二三十年为我国生命科学和人口健康提供科技支撑。
读完这则长新闻,我就开朗多了。阐述科学上的事件,短新闻不如长新闻。
正如冯骥才所言,豹尾当鞭,鱼尾做舵,孔雀尾巴招徕异性,牛尾巴轰赶蝇虫,尾巴的功能是一门学问。
看来,我们读新闻,既要勇于质疑,还要不断学习,不能止于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