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崇明区一老伯想要让被自己抚育了十多年的外孙女改随自己姓,然而女儿反对老伯坚持,矛盾也因此产生。网络上的声音基本是两边倒,一种认为“吃谁家的饭跟谁家姓没有问题”,另一种则认为“子女随父姓随母姓是要父母之间沟通确认的问题,外公根本没这个权利”。然而在笔者看来,孩子已经十岁有了一定的判断力,是否改姓应该交给孩子自己来判定。法院、父母与外公均没有最终的决策权。改姓之后孩子的社会生活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孩子自己的意愿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法律上并没有强制要求孩子随父姓或是随母姓,一切以家庭和谐为基准,双方自主商量决定。但传统观念里,一直是子随父姓,随母姓主要出于入赘的情况。女儿认为自己是嫁出去的女儿且孩子已经随了父姓有了学籍突然改姓或有不妥,而在老伯眼里自己只有一个女儿且女儿一家三口一直住在自己家里外孙女也是自己抚养与上门女婿没有区别孩子随他姓也是随母姓合情合理。这个问题并没有简单的对错之分,人世间最难扯清的也便亲情、爱情。有人猜测老伯此举是在暗示女儿女婿对他们啃老的不满,明着闹改姓实则是想让她们独立门户。但在笔者看来或许事实并非如此,一切不过是吾等旁观者的臆测罢了。老人年纪大了有儿孙伴身旁也可消消闷,他们所渴望的大多也是陪伴,况且老伯只有一个女儿想让她们别再啃老也无须使用如此方法。可能年岁日增,老伯的思想也越来越保守重家重传承,坚持让外孙女随自己姓或许是想要一份确切的温暖和一种可以继续下去的香火传承。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孩子自身的意愿仍是最不可忽略的因素。以笔者自身为例,笔者小时候的家长签字单上总会让同学产生疑惑,他们会说“你怎么跟你爸爸姓的不一样啊?这个时候我便会多加解释一句“我跟我妈妈姓。”然而事实上也经常是回家后问妈妈“为什么别的孩子都是跟爸爸姓而我跟你姓呢?”妈妈总是回答“跟谁姓不都一样?”或许当时年纪小,家长并不愿意解释清楚,然而长久的困惑与质疑“为什么我跟别人都不一样”的心理很容易让一个敏感的孩子产生自卑心态。更何况突如其来的改姓。孩子能否接受改姓,家长又是否能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突然改姓,改姓后孩子又如何向同学解释皆是家长应该考虑的因素,而非家长之间的意愿为主导。
跟谁姓看似是跟谁亲,但别忘了改姓之人的意见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