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崇明区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发布一则调解案例:向化镇一位老伯坚持要求10岁的外孙女改和自己姓。原来老伯的女儿女婿外孙女,一家三口吃住都在自己家,而这一要求也使女儿表示深受困扰。新闻发出,网友纷纷表示支持老伯让其孙女“改姓”的行为,并对这对夫妻常年居住在岳父家的行为表示不解。
从网友所认为的观点来说,“吃谁家的饭跟谁家姓,没毛病。”女儿女婿结婚十多年依然居住在岳父的家中,这不就是女婿入赘却拒绝孩子随母姓吗?按照上门女婿入赘的习俗来说,孩子随母姓,也就是和外公同姓是十分正常的。并且,对于老伯来说,为何在女儿女婿居住十多年后才提出“改姓”这个要求?如果只是单纯想要争夺孩子的姓氏,为什么不在一开始的时候提出呢?或许是这十年的生活让老伯产生不满,毕竟两个具有独自生活能力的成年人组建家庭却依旧“赖”在岳父家中,甚至长达十余年,在旁人的眼里看来也是无法理解的。
当然,从法律上讲,子女随父姓还是母姓是父母之间需要沟通和确认的问题,法律上来说与外公无关,且没有相关强制规定,改姓的背后还是要基于家庭间的和睦相处。固然,老伯可以将其女儿女婿从家中赶走,切断经济支援,以此来解决问题,但这种方法是否会造成家庭氛围的破坏也很难说。要想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还得从问题的本质下手。从法律上讲,孩子跟谁姓都是可以的。考虑到传统习惯,以及实际情况,最主要的是解决“改姓”背后最为重要的原因,达成双方的协商一致。
那么,需要探寻的就不仅仅是“孩子要不要和外公姓”了。为何女儿女婿长达十余年还要居住在岳父家中?女婿是因为外地人的身份还是什么原因需要长期居住在岳父家?在这一家三口居住的时间里,又有没有给老伯一些经济上或者其他方面的“补偿”?还是吃穿住行全都依靠老伯的经济支持呢?如果是因为此使老伯产生不满,那么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改姓”冲突的背后,实则隐藏着十年来家庭间的细小矛盾。单单讨论孩子姓氏随属是无意义的,在双方间的沟通协商中,还需解决其背后最为本质的问题,探寻最为妥善的解决方法,才能相互和睦的相处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