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路一说之八月启思】
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对公司最大的贡献!
——从华为高层与新员工座谈纪要中启思
7月21日,华为高层与新员工座谈纪要在网络最新曝光。在这份纪要中,华为常务监事陈黎芳谈到“螺丝钉”问题。她指出,在华为,除了少量专业类和作业型的岗位,华为并没有要求员工长期“钉”在一个地方,而是鼓励循环赋能、不断拓展自身能力。为此,她建议员工,首先千万别把自己当成“螺丝钉”,不管处在什么岗位,都要有一个全景图,就是对公司战略和业务方向的理解。
“螺丝钉”精神
迭代升级
【启思】过去,我们讲到“螺丝钉”,会马上想到“螺丝钉”精神。也就是,“一心一意,忠于职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精神。小路认为,这种精神跟工匠精神有高度的一致性,在当今时代依然值得好好坚守、发扬光大。
但是,现在,需要格外重视的是,对于“螺丝钉”的内涵,我们却要与时俱进,必须拉大格局地对它进行“迭代升级”。这就如华为陈黎芳在上面指出的一样。
小路认为,如今,在以国家大力倡导和支持推动、众多有为企业奔向“智改数转”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为社会主流的新时代大背景下,现在我们国家的企业员工,不仅在纵向上,在现有岗位上,仍然坚定要有“扎根、钻研、吃苦、忍劲”的“螺丝钉”精神;在横向上,更要有宽视野、大格局,不能死“钉”在一个位置,必须主动升级、迭代自己,同时进行有厚度的纵向和横向赋能,争做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同步企业高质量向前转型升级发展。
还有,陈黎芳在座谈中鼓励员工,要去发现自己的长处,使劲地用自己的长板,而不是把特别多的精力投入到补短板上;即使是自己的长处,也要重视并始终坚持学习和对长板能力的不断提升。
认清自己
彼此包容
【启思】对于陈黎芳的这个观点,小路认为,需要补充补充,也有必要拉大格局地对它进行辩证看待。即,一方面,对个人而言,既要认清自己的长处,百分百用上自己的长处,更要保证自己的长处不变短。同时,正确理解“木桶原理”,对自己的短处,也不放任之。事实上,必要精力的补短,尽量不拉大与长处的距离,这对个人今后的职场成长、空间拓展,还是很重要的。
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则是要尽力最大发现每位在职新老员工的长处,用心用情地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提供最合适的岗位平台,尽力最大发挥出他们的所有长处。同时,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整体利益不受到影响、损害的前提下,尽力地最大宽容和平衡他们自身的短处。
此外,陈黎芳在座谈中对华为军团作了介绍。她说,去年10月份以来,华为相继成立了三批共二十个军团,如煤矿军团、智慧公路军团、数据中心能源军团和智能光伏军团、电力数字化军团、制造行业数字化系统部和公共事业系统部等等。
对于军团的概念和运作,陈黎芳指出,军团不是华为创造发明的,任总(任正非)说他曾经看了一篇新闻报道,里面介绍了谷歌军团,他很受启发,就借用了这个概念,成立多个军团。
陈黎芳介绍,任总认为,军团只是一个代号,核心就是短链条运作,把科学家、专家、工程师、营销专家、客户经理……把他们放到一起,军团其实就是一个团队,英文就叫team。华为成立军团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找到商业突破口,发挥华为的技术优势,把技术变成“粮食”。
团队协作
【启思】在小路看来,华为军团的成立、团队的组成和运作,其实,就是企业通常搞的各类项目建设。换个名字而已,性质是一样的。但是,华为任总对军团概念和运作的全新思维理解、不一样表述,却让人耳目一新,别有新意。
此处,让小路顿然联想到徐彬总裁在在“7.11”国茂股份2022年半年度销售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专门阐述过一个词,叫“赋能”。
他深刻指出,赋能,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一是,赋能的前提是协作,协作的前提是信任。通过充满信任的相互配合,大家才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共同完成凭个人力量没法做到的事情,才能取得凭个人力量没法取得的成绩。二是,赋能的基础是组织灵活。就如新架构的俄罗斯SSO特种部队一样,该组织打破了海陆空的军种隔阂,把资源精准地支援到每个特战队员身上,大大增加了战斗力。为此,要克服“深井病”,把响应及时性、资源匹配的科学性作为评价营销条线领导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唤弹药,为一线部队及时、合理地匹配好资源。三是,赋能的必要条件是机会。这个机会就是要从需求空白、市场空白、渠道空白中去找,然后再把技术、质量团队及时地精准放到相对应的空白点,配合销售团队研究需求、市场和渠道,从而取得突破。
可以说,徐彬总裁对“赋能”的深度阐述,与华为任总对军团概念和运作的理解、表述,简直就是异曲同工。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实质和内涵是完全一致的。这一块内容,对企业,对部门,包括对于个人,都是很值得好好领会、借鉴运用的。
另外,在技术一块,一是,对于技术部门人员如何精确捕获一线传来的真实需求,陈黎芳指出,华为提出“双轮驱动”的创新,除了从客户那里了解需求,特别强调通过技术突破去牵引客户需求。所以,了解客户需求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不只是到一线直接接触客户。比如,在华为公司自己设立的“黄大年茶思屋”等各种技术平台上学习交流,与内外部专家喝咖啡,扫描各种论文,也是真正理解客户需求的有效方式。
二是,对于华为的技术创新研究,她介绍,华为的技术创新研究有三条路线,任正非用“攀登珠峰”来比喻。首先,华为有一部分科学家瞄准珠峰攀登,从事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投入20—30%研发经费,“把金钱变知识”,这是理想主义;第二,70—80%的研发经费和人才,是在山脚下种粮食,通过产品技术创新来创造商业价值,把知识变金钱,这是现实主义;第三,实现理想是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研究成果可以孵化为实用技术,这就是任正非经常讲的“在攀登珠峰的路上沿途下蛋”。
陈黎芳补充,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登顶珠峰,有些科学家可以在半山腰停下来,解决商业价值场景中的难题,这就是“拿着手术刀杀猪”。比如自动驾驶,最高目标是L5级,现在实现起来有困难,包括法律、伦理上都有争议。但是,可以先把L4/L5用到封闭场景中,华为在港口和口岸就已经有了成功应用,这就是“沿途下蛋”。
颠覆性先进技术
【启思】在这里,小路特别欣赏和非常赞同的一点是,“华为特别强调通过技术突破去牵引客户需求”。还有,任正非对华为技术创新研究的“攀登珠峰”论。
事实上,要想成为世界一流,甚至老大,只有手里真正握有原创、独到、前沿的颠覆性先进技术,才能像华为一样,任尔东南西北风吹,我自岿然不动。
因此,在新时代,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企业技术领域的创新质量如何,不仅至关企业的高大上发展目标,更至关企业最基本的生死存亡!
“实际上,华为的难题不只是在研发领域。过去三年,外部环境对产品与解决方案、市场销售、财经、供应、制造等多个领域都造成了冲击,每个领域都有要解决的难题,每个领域的员工也都有机会成长为世界级的人才。”陈黎芳说。
最后,在这次座谈会上,有员工提及华为如何度过当下最艰难时期,对此,陈黎芳认为,华为从来都是处于最艰难的时候,因为一直都面临着各种严峻的内外部巨大挑战,也经历了许多的危机。所以,只要我们始终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那就是对公司最大的贡献!
成为世界级传动专家
为人类工业化进程做贡献
【启思】此处,让小路立即想到了我们的国茂愿景“成为世界级传动专家”,以及我们的国茂使命“为人类工业化进程做贡献”。看来,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正如陈黎芳冷静认为的一样,辩证讲,要想成为世界一流,甚至老大,企业在技术上要一流,在其它生产、销售、采购、管理等条线和领域也都要是一流,否则就是跛脚的,永远上不了真一流,更别指望坐上老大位置。
所以,在国茂,不光是技术条线的员工,其它条线、领域的员工也都要努力并始终努力、匠心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争当世界级传动专家,争做世界级的人才,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对国茂做出最大的贡献,也才能真正为人类工业化进程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