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是串联起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地下脉络,也是融合商业与文化的公共空间。7月25日,笔者读到“觅渡新语”公众号发表的一篇题为《老房子搭上常州地铁,值得推广》的文章,其中提到常州地铁站在出入口办“照片展”的实践,并评论称“常州地铁不该只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更是独特的文化空间,应该承载更多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深以为然,这也引发了我关于地铁公共属性与价值的思考。除了承担城市公共交通的“本职工作”之外,地铁或许还可以兼顾其他公共职能。
笔者平时乘地铁不多,刚巧7月19日早上7点,曾搭乘地铁去往常州新桥站,当时曾从博爱路地铁站3号出入口经过。在那里,我惊喜地看到主题展“档案印记,住有宜居”正在这里展出。当晚看常州电视台的新闻,才了解到,本次主题展前一天(18日)刚开始展出。展出开始后,常州日报、晚报等媒体分别对此进行了图文报道。
事实上,常州地铁已有过三次“地铁+展览”的尝试,此次“档案印记,住有宜居”图片展是常州市档案馆第四次开展“地铁+展览”活动。此前笔者曾在博爱路地铁站3号出入口这里看到过前两次的主题展。据了解,2020年9月,在地铁方的支持下,常州市档案馆开始在地铁1号线博爱路站3号出入口打造常州市地铁档案文化长廊,此前三次展览主题分别是为“档案里的老城厢”“档案里的红色记忆”和“公园记忆,档案百年”。
毫无疑问,这是档案工作的创新之举,值得肯定。说明主办者动了脑筋,花了时间,下了功夫。
但可惜的是,笔者实地观察,尽管展览内容十分出彩,值得细看,然而驻足观展者却寥寥。好的展陈内容,不能一展了之,最好能想点办法让更多人知悉,吸引人们前来观展。因此,常州地铁过道长廊档案专题展览如何“再上层楼”、聚集人气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为了进一步搞好档案宣传,总结经验,发挥地铁宣传的效果,笔者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展览的展前宣传工作。以前曾在常州电台的节目中听到“历史上的今天”,现在在常州公交车上,也能经常看到移动公交电视屏幕上播放“档案记忆”专栏,令人感到无比亲切。常州地铁可以借鉴此类宣传推广经验,并结合地铁特殊性统筹考虑展前宣传工作的开展。地铁乘客的目的性很强,大部分主要为了交通出行(如上班、赶火车),便捷、时间快,等候时间短,不会有大段的时间,来细看主题展(当然不排除未乘过地铁的老人和特殊人群也会到地铁站看看、感受一番)。这就要求加强活动的事前预告、宣传,以便正式展览期间引发更多常州市民和乘客广泛关注,发挥效果。例如,借助常州日报、晚报,常州电视台、常州广播电视报等等,进行广泛的展前宣传,吸引更多地铁乘客前来驻足片刻,细心观展。
二是组织常州志愿者开展讲解工作。档案馆素材丰富,但不少内容只有了解常州历史的人才能真正看明白。对此,可以组织招募相关了解常州历史的志愿者,选择适当的时间开展义务讲解工作。也可以将讲解内容录制为音频文件存储在电子设备中,放置在展览旁边,方便感兴趣的乘客进一步了解展陈内容。
三是利用好地铁自身的宣传优势。在不少地铁内部往往都设置有电子滚动屏幕,可以借助这一形式宣传出入口处的图片展,提醒市民展览主题及内容。此外,也可以制作一些活动宣传海报,规范放置在地铁出入口及地下空间内的醒目位置,以便吸引更多对此感兴趣的市民。
作者 | 庄勇
来源 | 觅渡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