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金早早来到诊室,整理桌椅,打开电脑,准备叫号。我看时间还早,问小金对“正骨”的理解,他答道:“骨筋之不正、不在位”当施之以“正”。但“手法”何谓,如何运用,不甚理解。
《医宗金鉴》有云:“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手法,方法技巧之意。这里所说的即是正骨技术,所谓“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是说手法施治的境界,并非初学者能够体会。至于医学门类(太医、儒医、武医、铃医),地方流派,林林总总,记录各有不同,但亦是大同小异;更有故弄玄虚,秘而不宣者。所以,我最为推崇《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所载之:“相度损处”、“拔伸、捺正”,简明扼要。
关于正骨手法,清《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有明确记载,很全面,不难理解。择要分述如下:
1: “夫手法者何也?谓以两手使所伤之骨节仍复于旧也。” 明确手法的基本概念。 “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运转推拿之,自适其情,是称为手法也。” 通过“拽、推”来“正其斜,完其阙”达到治疗目的。
2: 施行手法的所宜所忌。如:“但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 “手法亦不可妄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难支,设手法再误,则万难挽回,……”。
3:医者必须有充足的(解剖)知识储备:“盖一身之骨节非一致,而所宜筋脉罗列又各不同,故能知其骨节、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法从手出。” “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其法,然后治自多效,诚其宛转运用之妙。要以一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
4: 手法有关预后:“其复旧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手法所施之巧拙也。”
5: “至于临证之权衡,一时之巧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故不口授面命,则难得其法矣。”讲的是手法的授受、教学。
小金点头,表示回去还要慢慢理解,多看经典。接着又问道:书本上关于“正骨手法”描述与我们临床实际操作有较大差距,学生如何掌握?
临床实际操作,常常是多种手法组合使用,施术应该是胸有成竹的,初学当好好体验,不断总结经验。而我科“正骨手法”源于朱龙骧先生,相对更加简单、扼要。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凝练,汲取精华,去冗从简,有利于实际操作。择要介绍:
1、基本手法有四:牵、旋、端、折
牵:即对骨折远近端分离牵引,欲合先离,使骨折断端分离。恢复长度,纠正力线。
旋:针对关节周围骨折及部分旋转移位的骨折,施远端逆损伤方向旋转对合手法。
端:即端提,捺正之意,解决上下错位。
折:折为折顶,与端法相合运用。亦可针对部分重叠移位。
2、补充手法有四:度、挤、捋、合
度:忖度之意。基本手法完成后,如未达到预期,当重新判断损伤机制,思考复位欠缺的原因、再次施术的方法次序等。
挤:通过夹挤动作,使双骨折有效合拢或分开;或使部分干骺端分离骨块适度嵌插。
捋:理筋手法,按肌肉筋膜方向按摩以捋顺骨折块,有利于骨块复位。
合:合骨,骨折端端触合;对粉碎骨块双手掌相对抱合、拢合。
两种共成“八法”,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八法”。对于相对简单伤骨伤筋使用基本手法,而对骨折复杂、粉碎等常需此四法补充。
小金应声说:老师,上次复位一例桡骨远端骨折,就是用的“端、折”手法,效果好,操作容易掌握。接着又问道:脊柱疾病又是怎样“正骨”的?
脊柱疾病的正骨治疗与骨折整复不同,为此我们专门总结整理“治脊四法”,为纪念朱龙骧先生亦称龙字四式:“乌龙摆尾、盘龙绞柱、困龙伸身、腾龙踏云”,临床最为常用。比如,由朱老研究的古法“牛背牵引”变化而来 的“乌龙摆尾”式,最早见载于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科学生活》杂志1983年第六期39页,由史健雄执笔《腰痛病的好疗法》一文。其余几式,也是随朱老临症点滴记录总结而来。简介如下:
乌龙摆尾:术者与患者背对背站立位,术者双肘扣住患者双臂,并背起患者,使患者脊柱充分伸展,术者摆动腰部,使患者下肢如龙尾左右摆动,致腰椎后关节出现弹响,或症状改善为度。常用于下胸椎、腰椎小关节紊乱复位,及部分椎体压缩性骨折复位。
盘龙绞柱:患者侧卧位,术者站立于对面,引导患者以脊柱为中柱,腰部为中点,充分向后旋转上身,同时向前旋转髋部。此时术者手扶患者同侧肩、髋部,迅速发力,加大旋转绞力,致关节发出弹响,或症状改善。常用于腰椎后关节紊乱复位。
困龙伸身:患者低坐位,双手尽力上举,伸展上身,调息致平稳。术者双手握住患者一侧手腕,于患者呼气末,瞬间发力将患者手腕向后上方提起,以患者离座为度。可对侧交替反复。常用于胸肋关节紊乱,局部筋出槽、骨错缝治疗。
腾龙踏云:患者仰卧位,下肢一侧屈髋屈膝;另一侧转动髋关节后,向水平10度左右向远端蹬踏,同时术者双手握住患者踝部发力向远端牵拉,以患者轻度腾身为度。可对侧交替反复。常用下腰椎、骶髂关节错缝等治疗。
小金感慨道:看老师举重若轻的手法背后,还藏这么多传承故事,我等更当珍惜秒阴,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