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需要一些感动的。而这份感动往往来自草根。生活中,诸多来自身边人的平凡之举,往往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也为社会肌体注入了“道德营养餐”。
7月12日《常州日报》报道:家住经开区戚工房北区的82岁老人陈产法,手术出院后没人照顾,一日三餐没着落。74岁的邻居陈桂初夫妇知道后,连续送了24天饭。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尤其是对于独居老人陈产法来说,是多么希望得到帮助和照顾。而邻居陈桂初夫妇“一日三餐送了24天,每顿有荤有素,却无论如何不肯收钱,还经常陪着聊天解闷……”实在是难能可贵。
类似邻里故事还有很多,每天在常州的各个角落,平淡无奇中发生着。
| 常州好邻居,好在“平常时候”
钟楼区五星街道花二社区居民薛玉娣,十几年来深受周围邻居信任,义务帮助邻居保管钥匙,人称“钥匙奶奶”。一方面,我们点赞她以邻为友,助人为乐;另一方面,也要点赞邻里间的相互信任。毕竟,把自家钥匙放到别人手上代管,没有十二分的信赖,不是谁都敢这么干的。这般邻里互助模式能够坚持十几年,既说明“钥匙奶奶”人品过硬,也说明小区群众整体素质高。这份邻里守望凝聚而成的深厚情谊,是用什么都换不来买不来的。
| 常州好邻居,好在“关键时刻”
央视新闻关于刘宗见的报道
凌晨时分,溧阳别桥镇一对夫妻因车行店内着火被困二楼,好邻居刘宗见不顾个人安危,光脚爬上旁边3米高的平房,拿起瓦片砸开防盗窗,将夫妻俩成功救出,上演240秒生死营救。
我们常说,住在一处便是一家人。既是一家人,那这份“亲”、“近”,就不止是物理距离,更是心理距离。邻里间,遇到事情搭把手、出份力,这样的邻居称得上好近邻。这般做,难吗?节假日归来,从老家带来的蔬菜一时吃不完,分一些给邻居;邻家小狗走失,自己碰巧看到了,顺道说一声;快递到了,顺手帮邻居快递送到家门口……类似场景,只要有心,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
近年来,常州每年都会举办“邻里节”“百家宴”等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这类活动,增进邻里友谊,让邻里之间学会和睦相处,学会互帮互助,使邻里之间成为“最熟悉的朋友”。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归。”我们在珍视、仰慕这些好邻居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性光辉时,学到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应该是行动。其实,释放善意并没有太高门槛,现在就去做,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你也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中国好邻居。
作者 | 云中君
来源 | 觅渡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