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某短视频平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博主。这个博主在视频中常常一人分饰多角,把江苏十三市拟人化,用独特的风格演绎各个城市之间的“爱恨纠葛”。
有意思的是,这位博主会通过着装和神态表现各个城市的独特风格。比如,南京是穿着黑色马褂的大佬形象,苏州穿着白旗袍,有时还会手持雪茄;无锡则文质彬彬,通常穿着黑灰色开衫。
而常州,就比较特别了。在这位博主的视频里,常州通常以一个身穿黑色皮衣、相当硬气的形象出现。
这个“刻板印象”还蛮有意思的。而且,不只是这位博主单方面的主观印象,评论区也有不少网友对此表示认同,认为还蛮符合他们心目中常州的“拟人化”形象。
为何常州“拟人化”之后,在大家心目中会是这样一个“硬汉”形象?
想了想,或许主要原因在于常州的工业气质。
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小城市学常州”的辉煌过去,还是进入新时期以后转型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和战略性新能源产业,都可以印证常州在工业化道路上取得的不俗成绩。近日公布的《中国大城强城指数报告2022》,常州与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同榜全国前十,也从侧面对常州高质量发展给予了肯定。
中国大城强城指数排行榜TOP10
如此“工业气质”直接挂钩“皮衣硬汉”,想想也不难理解了。但总归还是觉得,“皮衣硬汉”的形象,是对常州一个美丽而又遗憾的误解。
被“工业城市”的标签影响久了,人们很多时候几乎忘记,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其内核仍旧是温润的江南韵味。
常州主城区内,青云坊、双桂坊、篦箕巷、米市河……一个个老地名在无声地传递着悠久的历史;城区纵横交错的河道,也时刻展露出风光旖旎的江南秀色。前段时间路过南市河一带,水波潋滟,白墙林立,砖瓦参差。左侧河沿树荫层叠,蝉鸣如浪,清凉寂静。路过一座拱桥,砖块间有粒粒青草。看到一旁石碑上标注着民国期间修建,才知道原来刚踏过的,是百年前的石砖。
青果巷沿河景致 图片来源:双桂女
江南水乡的温润感,走过即能体会。
不可否认,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常州旧貌换了新颜,失去了一些古老印迹。但城市的记忆不会消逝,只会隐藏。隐藏在小巷砖瓦里,沿街转角处,窗棂玻璃中。
现在,散步在常州街头,仍旧可以不时撞见一些“不可移动文物”,隐藏在人们日常生活之处,与街道和社区共生,于无声处,记录着城市的变迁。
高楼林立,车流滚滚,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或许已经忘了水乡、江南,然而只要留心一下,树荫、流水、黑瓦、白墙、窄凳、拱桥,又无处不是江南,处处都是江南。
人们反感被人贴标签,却往往对城市贴标签的行为乐此不疲。常州因为工业化的突出和制造业的发达直接被当成“皮衣硬汉”,实在是一个美丽的误解。应该说,常州既是工业明星城,也是江南文化名城;可以是“皮衣硬汉”,也可以是“吴侬软妹”。网友们调侃归调侃,但也别因此忽视了常州温润的一面呀。
就常州自己人而言,虽然很多人承认常州“南人北相”,有硬朗的一面,但是风雅常州,也有很多颇具风致、风韵的地方。或许,对于短视频博主来说,表现常州外在硬汉的一面容易,反映常州风雅的内涵则比较困难。常州,一个“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城市,如果要拟人化,两方面元素可以兼有,一是工业实力强的“硬”,二是儒风蔚然的“文”。只“硬”不“文”,徒有其表;只“文”不“硬”,也不符合事实。
作者 | 三木
来源 | 觅渡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