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语】“感谢苦难”是不必当真的率性表达
无所求
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苏正民和南京大学毕业生陈时鑫的毕业论文致谢,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后不断刷屏,引发广泛关注,感动无数网友。在人们对这两位来自四川凉山的贫困大学生通过奋发自强取得骄人成绩发出的称赞声中,耳熟能详的“感谢苦难”也“似曾相识燕归来”。然而,理性的思考发起了追问,苦难值得感谢吗?
试问:如果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曾受苦难者有谁愿意再次承受一遍苦难?旁观苦难者有谁愿意亲身体验一遍苦难?如果人生开始时能有机缘选择环境和道路,有谁愿意选择苦难?苦难,就是痛苦和灾难。人人都体验过痛苦,都曾认为自己是世界上痛苦不堪的受难者。随着生活的延伸,人们发现曾经的所谓痛苦,多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无病呻吟;随着阅历的展开,多数人发现自己的所谓痛苦,与世间真正的痛苦相比根本不值一提。灾难,才是真正的痛苦。先天残疾者,痛苦与生俱来;后天残疾者,痛苦突从天降;地震、洪水、火灾、战争的幸存者,意外事故的当事者,大病重病发生者,其痛苦刻骨铭心也(逝者则将痛苦一同带走)。苏正民和陈时鑫的苦难,是贫困的痛苦,难以走出深山的痛苦,还算不上灾难。
谁也不愿复制苦难,甚至不愿见到苦难,那苦难何从值得感谢?“感谢苦难”的画外音是什么?能否这样理解,曾受苦难者说“感谢苦难”,那是抗争、拼搏并扼住苦难的喉咙后,与苦难执行含泪带笑的和解;是将堵在胸中硬化的块垒尽快释放,让深呼吸得以通畅;是拼尽最后体力攀上悬崖绝壁一览众山的快意恩仇;是与苦难拔河摔跤终成正果之后“谁是强者”的笑问。旁观苦难者说“感谢苦难”,更像是轻松的调侃,轻率的语词。所以,即使“感谢苦难”是一种率性的表达,也不必当真。
苦难作为幸福的对立面和快乐的扼杀者,并不能为我们带来价值。苦难中走出来,要比顺境中走下去艰辛得多。苦难中必有更多的博浪者,精疲力竭,无可奈何,最终随波逐流。能在苦难中成就自己的,那是付出了更大的代价、损耗了更多的能量、得到了更多的帮助、做出了更大的牺牲所得。貌似苦难成就了自己,实际上是伤痕累累的自己成就了自己。“感谢苦难”,实质上诚如苏正民和陈时鑫所言,是“感谢自己”“感谢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