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苦难,有何不可?
文/莲叶田田
说起苦难,不得不提到路遥所著的《平凡的世界》。这本激励了几代人的文学名著,较好地诠释了苦难之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应该怎样处理与苦难的关系?
在此书中,路遥借主人公孙少平之口,较好地诠释了他的苦难观。他说“生命从苦难开始,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诞生灵魂的歌声。”在如何对待苦难时,孙少平在写给妹妹兰香的信中说:“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因为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确实,人的出身和命运千差万别,但试问谁的一生能够一帆风顺?苦难面前,人人平等。我们知道,寒门子弟因物质条件有限,吃饱饭穿暖衣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学习、生活或工作中的处处受挫,他们是很苦的。但即便像富二代呢,他们也有他们的苦恼。也许人们一般热衷于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即含着金钥匙长大,坐享其成,可比普通人少奋斗几十年。殊不知,年轻的他们从小见证了家族企业由小而大、由弱至强的成长,体会着父辈在创业过程中的艰辛与磨难,也许从读书懂事起,他们便觉察到肩上所承负的守业和传承的压力,而企业将来的创新转型,更需要他们有比第一代更高的素质,其中的酸甜苦辣,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人生如同在茫茫的大海上,有时遭遇惊涛骇浪,有时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即便在风平浪静之中,也蕴含着各种各样的不测。就像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道:“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而在这充满偶然和不测的人生路途中,正是我们对待苦难的态度、选择和作为,在塑造着我们的人格。归根结底,人的不凡,在于人格的伟大。凡人皆苦,正是对待苦难的不同方式,决定了人的不同。
苦难,可遇不可求,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苏正民和南京大学毕业生陈时鑫,这两位从大凉山走出来的小伙子,以毕业论文致谢的方式感谢苦难,正是他们心怀感恩之心、直面苦难挑战、虽经历沧桑仍谦恭前行的表现,这是非常可贵的品格。应该说,回忆是审视生活的过滤器,真诚地回望曾经走过的人生足迹,能看到真正的自我。也只有真正理解苦难,从苦难中崛起,才能在这平凡又艰辛的世界上,饱含深情地生活。
所以,面对这些犹如试金石、淬火溶浆的苦难,我们有何不能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