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闻“后潘村潘宅(中共澄西县委地下交通站旧址)”选入常州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十年前,因为寻找祖先居住地和续修新谱,多次到潞城政新村的后潘村。这里看起来是一个很普通的村子,却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出过很多革命人物。在后潘村的这个“潘宅”里,就发生了一些故事,我当年写过一文,这里发出来,给大家增进了解。2013年10月我呼吁“把戚墅堰区后潘村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值得欣慰的是,在整个村庄拆迁的时候,这个“潘宅”得以保留下来,并进行了整修,看到这个结果,也了却我的这个心愿了。
革命篮与潞城后潘村
潞城镇后潘村是一个很普通的自然村,却是一个很不简单的村。一个普普通通的村,这里有很多人在解放前,就参加了革命,也发生过很多革命故事。其中就有一个“革命篮”的故事。
“革命篮”的故事发生在后潘村潘雪清身上。潘雪清本名锟源(1890~1983年),在他儿子家里,保存着一幅由原新四军澄西县县长俞迺章亲书,名画家承名世、戴元俊合书(画)的书画。如今被他孙子收放在镜框里。(附照二张)。文字部分如下:
革命篮——潘老人留念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 戴元俊 承名世合写
日寇汪逆蒋匪阴谋割断新四军茅山与苏北根据地联系,从一九四一年七月一日起,分期对长江以南、铁路以北进行剔抉“清乡”。为了便于保存壮大革命力量,上级党决定以靖、泰、如三县沿江作为立足点,开展反“清乡”斗争。一九四三年八月我在靖江上四圩港亲购此篮,以樵草买菜作掩护,传送党的指示文件报告情报等......
一九四五年四月五日晓,敌伪突然集结近两万兵力,对澄西全县施行梳篦式清剿。为粉碎敌人分进合击之阴谋,当晚得潘荣仁同志带路,转移距龙(头)厂北面二里许之后潘村,县委、府八十多位同志全部蕴蔽在今已八十有四高龄潘雪清老人家中。翌日拂晓前,敌人分三层重重包围后潘村,另有一百多敌人背靠在潘宅墙上窃听屋内,应实达廿四小时之久。在老人家和荣仁、桂英、桂凤等同志掩护下,和全体同志坚决执行命令下,迫使敌人清剿落空。我们于七日晚安然转移,此篮即留存于老人府上。
老人以此篮作为革命传家宝,后经敌人反复搜索,严刑逼供,老人誓与此篮共存亡,珍藏至今安然无恙。
今应荣仁同志之邀,偕同当时在老人家共生死之胡兆金、张南大同志等,前往慰问革命老人。老人捧出此篮,热泪盈眶,滔滔不绝。叙述数十年来日日夜夜,看到此篮犹如看到共产党和当年新四军,控诉日汪蒋匪滔天罪行。同志重新见到:饱经风霜历尽艰险、转辗大江南北、长期共生死之革命人。如今感到分外亲切,倍加珍贵。对之革命气节敬佩万分,适逢承、戴二位画家光临,欣然共写革命篮留作纪念。
时维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廿六日于潘府
俞迺章谨识并草
俞文记录了1945年4月5日,潘雪清及儿媳在自己家里掩护了澄西县委、县政府80余人达3天之久,使日汪清剿落空,革命同志安全转移。如今这处房屋还在,此篮已由镇江博物馆收藏。
注:
1.俞迺章曾任中共澄西县县长,武进县县长,后任电力部电力司副司长;
2.文中后潘村人(均为潘姓)为:
荣仁(1912~1976),终为江苏海安县检察院检察长;其兄弟五人,有四人早年参加革命。五弟潘汉东解放后曾任武进县县长等职,现健在。
桂英(1918~1984),雪清儿媳,本姓薛,后改为夫姓,终为上海七一棉纺织厂党委书记;
桂凤(1911~2002),终生未婚,早年支持地下革命活动,解放后工作积极分子,在当地身望很高。她的二个兄弟,都是早年参加革命,解放后为师团级干部。
附图:整修后
整修前
图片描述2
图片描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