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描述
成仿吾,1897年8月24日-1984年5月17日,原名成灏[hào],笔名石厚生、芳坞、澄实,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知方团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五四运动后,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先后在日本和国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活动,建立了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1926年3月,成仿吾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任教于广东大学,同时兼任黄埔军校兵器处代处长。大革命失败后,成仿吾经上海、日本,流亡欧洲,坚持革命,学习马克思主义。1928年8月,成仿吾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主编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成仿吾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臧克家在阐述诗格和人格的关系的时候评论说“一个人的人格和他的创作关系重大。现在有些诗人不深入生活关在屋里写诗小有成绩就高视阔步自大得不得了。诗是人的心灵表露不与时代同步人民同心能写出真正好诗来吗?我认为我们写诗做人都应该向毛主席学习学习他的美德谦虚平易近人。有些写诗的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很淡追求名利的心很强。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诸城人,笔名少全、何嘉,中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等。
毛主席写诗从未想过发表,他也从未想成为一个诗人。他写诗就是情之所至有感而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在马背上吟诗诗情充溢于中不吟出来不痛快。这种美丽高尚的感情喷勃而出才能写出好诗来。
所以军史教接孙果达评论说“可以说,正是这一仗的成功,才奠定了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到达陕北的基础,也奠定了毛泽东作为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主要成员全权指挥军事的地位,为此毛泽东自然刻骨铭心引以为豪。”
《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一般鉴赏者都认为是写景色的,连郭沫若也这样认为。对于该词是写一天的事,还是两次的事,文艺界也有不同的看法。
毛主席在1962年5月9日读了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做了直接的回应。将郭沫若对本词的解析内容全部删去,并以郭沫若的语气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毛主席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但这首最悲壮的词,郭沫若解释错了,毛主席为他代笔纠正。
毛主席曾说,自己的诗词“偏于豪放,不废婉约”,相信读过的朋友,都会有同感。难得的是,毛主席能把沉郁的婉约之气,寓于悲壮英雄之气中。这类诗词的代表,首推《忆秦娥·娄山关》:如何理解这首词?如果作者本人不解释,就要靠别人来解释了。第一个发表文章解释这首词的人,是郭沫若。郭沫若是诗人,而且是毛主席的“诗友”,两人有多首唱和的诗词传世。然而,郭沫若却解错了。郭沫若是聪明的,他在文章发表前,先送给毛主席审阅。毛主席看过后,亲自为他代笔写了一段文字,纠正了他的错解。而郭沫若的文章发表后,竟然没有采用毛主席的纠错内容,还是按照原来的说法发表的。这是怎么回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