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常州城内的夜经济日渐繁盛。三堡街、青果巷、南大街……不少文化地标被夜经济盘活,烟火气流淌在街头巷尾,为城市增添了独属于夏日的生命力。
▲青果巷“青果熙市”
然而,在常州一众以“精致摆摊”“后备箱集市”“烧烤小吃大排档”为噱头的夜市中,却有这么一个地方,不卖烧烤,也不摆摊,显得尤为清新脱俗。
这个地方就是常州文化广场。
6月中旬以来,常州文化广场地下中庭舞台上,来了不少“抢麦”的人。他们或抱着吉他,或手持话筒,为广场上的人们,带来了一场“野生”演唱会。
▲“野生”演唱会现场
“野生”演唱会不仅吸引着无数常州本土“吃瓜群众”,还引来不少周边城市的“文艺青年”。有人在第一次观看演出后感叹:被现场的浪漫击中,爱上了常州的夜晚。还有不少人不约而同地评价:文化广场,“活”了。
常州文化广场的“野生”演唱会,为何会火出圈?
在无数短视频沉浸式live的感召下,笔者特意去现场打了卡。
演唱会免费,全开放,只要戴口罩、有健康码和行程卡就可自由出入。6点左右到达现场的时候,视线佳、观感好的优质座位已经没了;6点50,演唱会开始,现场台阶上上下下坐满了人;7点歌手开唱后,上层地面栏杆旁也挤满了围观群众。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在现场待一会,看看表演听听歌,关于“野生”演唱会为何如此火爆的疑问,自然而然也就有了答案。
这是一场常州本土音乐人和观众之间的双向奔赴。
对于素人歌手来说,这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表演场地;对于观众而言,这是一场免费的音乐live。歌手们需要观众,渴望被看见、被认可、被报以赞赏的掌声;观众们需要歌手,渴望被打动、被满足、被清爽的歌声洗去内心的疲惫。
还有什么能比一场免费的露天演唱会更能吸引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呢?
社会现象并非偶然发生,而是自有逻辑。梳理常州乃至国内目前的情况就能发现,疫情相对稳定之后,露营热、地摊文化、夜经济、“野生”演唱会等室外活动热度大增,背后实际上就是被压抑许久的消费市场。人们口袋里的钱,渴望找个机会花出去。
一场“野生”演唱会,并没有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但是却间接创造了消费的管道。它串联起需要舞台的本土音乐人、闻声而来的市民,以及沉寂许久的广场商城,也成就了一次成功的城市地标IP营销。
除此此外,文化广场的硬件设施,也是成就一场“野生”演唱会必不可少的条件。广场内半环绕式的诗文台阶、中庭流水处的迷你舞台,加之地面金属瀑布般的设计感建筑,营造出奇妙的空间感,为现场表演提供了绝佳的露天场地。
▲文化广场中庭 图片来源:网友“佬乐惠”
清凉晚风,落日余晖,袅袅歌声,细密鼓点,共同编织了一个夏日傍晚的美妙梦境。
文化广场,不就应该是这样的么?
在常州文化广场官方账号里,提到现场表演支持音乐类、舞蹈类、语言类、技艺类等多种形式,但就目前看来,尚且只有音乐类表演。虽然仅有音乐也未尝不可,但还是不免期待,未来在这里或许能兼有更丰富化的表演形式。
“野生”演唱会,正因为“野”,才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但也可以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不仅仅只有“野”。如何化“野”为“精”,既“野”又“精”,将文化广场“野生”演唱会打造为高知名度的文化盛宴,值得有关部门研究。参加过现场表演的本土音乐人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目前报名的表演者已经超过一千人,火爆程度大有只增不减的趋势。在此形势下,如何兼顾热度与秩序、平衡市井烟火和阳春白雪,同样考验着管理者和运营者的智慧。
常州市民自发形成的“道德讲堂”,经过有意识地升华之后,成为了全国精神文明领域的一道闪亮招牌。期待常州的这个“野生”演唱会也能因势利导,成为常州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一张独特名片。
作者 | 三木
来源 | 觅渡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