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平常语 拒绝噪音烦扰,态度、制度都要“硬”起来

临蔚一 最后编辑于 2022-07-01 11:11:40
3056 1 5

拒绝噪音烦扰,态度、制度都要“硬”起来

王梦阳

近日,南京地铁上的一位巡逻工作人员向一名外放手机声音的乘客开出“告知单”,对其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这一事件成为大众讨论的的焦点。其实这样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那为何仍然不断出现,笔者认为最终解释是人们对在公共场合制造噪音的这种行为的态度暧昧。

由于没有相关制度的约束,一些乘客在乘坐地铁时不顾其他乘客感受,使用外放电子设备,对其他乘客造成很大的噪声干扰。大众们对声音外放者的态度大多是无可奈何,虽然自己内心早已被噪声扰得烦躁不已,但也少有人为了“这点小事”去和一个仅仅只是一个车厢内相处十几分钟的陌生人起冲突,这种“中国式原谅”利用了中国人乡土社会以来所看重的“人情”二字,但也真是这种“以和为贵”的思想裹挟了人们为自己寻求权利的行动。

在这种思想背景下的大多数人眼中这种行为并不是一件值得人深恶痛绝的事情,但它确实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人们对这种行为忍之又忍,所以情绪上需要一个突破口,而每次类似的新闻进入大众视野,往往就会成为讨论的焦点,人们的情绪以社会舆论的形式释放了出来。目前的条文规定虽然一再提醒人们乘客不得有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秩序的行为,但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实质性处罚,许多乘客仍然对车厢内“保持安静”等类似的标语视而不见。可见,建议禁止乘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有着相当的现实需求。公共场合电子设备不外放声音是对他人的尊重,更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没有尊重,何来自由。在现代社会之中,公共场合与私人场合是截然分开的,每个人都在与陌生人发生短暂的交集,生活的大部分都由这些短暂的交集拼接而成。

人们渴望这种现象的消失,但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纵容着这种现象。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管理部门的努力了。而这次“告知单”的事件被多数网友表扬,是因为这种方式比起口头的提醒更多了一份仪式感,让人们感受到城市交通部门对这种现象的重视,他们的诉求得到了进一步的回应。

人们的自觉履行是最重要的,但光凭自觉恐怕不行,这需要用制度来约束,用惩罚来倒逼,从而让我们在公共场合都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营造文明、舒适的乘车环境。所以尽早从制度上作出筹划,在更多地方予以推广,让更多乘客受益,也能让公共交通环境更加融洽和谐。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月满西楼
  • 泉水涓涓
  • 张秋生
  • 文学院
  • 西江月
发送

1条评论

  •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
    2022-07-01 15:02:24 0回复
    0
  • 233
    积分
  • 10
    博文
  • 62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