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助我幸福安居乐融融
徐赓庭
我的老家在正素巷3号。
五十年代初,我与刚从常州真儒高级护校毕业,分配到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的孙蕴玉结婚,不久我调往上海铁路管理局工作,为支援鹰厦铁路建设,又从上海调到江西鹰潭铁道兵新线临时管理处,通车厦门以后,1957年,在我而立之年,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经组织照顾,又从福建南平调回家乡常州,安排在城建部门工作。
由于家中弟妹多,住房拥挤,我妻子向一院申请,得到一院东村家属宿舍中的一个15平方米单间,与两户邻居合用一个公共卫生设施,随着子女出生成长,经过四次调整,长达40余年,一直以医院为家,经过将厨房改造成孙女卧室等变迁,住房一直处于紧凑拥挤状态。直到夫妻两人退休,一直与住房公积金无缘相遇。
随着改革开放,新世纪之初,为了医院的发展,市里决定一院东村家属宿舍列入拆迁改造项目,东村的家属需全部迁出。为了减少二次过渡搬迁的麻烦,在一院东村墙外的唐家湾天成苑找到一户100平方米的新房,购房款需35万元,但一院的旧房拆迁补助只有17万元,夫妻两人靠工资收入省吃俭用,手头仅有10万元积蓄,还有10万元的缺口需想法弥补,经与子女商量,决定由儿子申请住房公积金10万元,新房由母子两人共有,解决了燃眉之急。
新房购得后稍作整修,以最快的行动,搬到了新居。面积扩大了,宽敞了,亮堂了,夫妻两人在新居中过起了悠闲的退休生活,虽说近黄昏,夕阳无限好。
2002年3月底,我妻子的表兄台湾诗人余光中,应邀到苏州大学讲学,清明节那天,余光中夫妇专程从苏州来到常州,回到他乡愁所依孺慕所赖的江南故乡,赶回漕桥扫墓祭祖,当天晚上余光中夫妇来到我妻子新居家中,与常武地区的孙家表兄弟姐妹相聚,相隔半个世纪,亲人又得重聚,浓浓的亲情、乡情,永难忘怀。吉林电视台记者敖柏闻讯后从杭州赶到苏州,又从苏州一路陪同来到常州,当晚来到家中,现场采访拍摄《余光中两岸情思》《回家》周专题记录片,录下余光中在家中亲自朗诵、讲解《乡愁》小诗的精彩画面,第二天去漕桥扫墓以后,敖柏又陪同去了南京。时至今日,20年过去,记忆犹新。
住房公积金助我顺利喜迁新居,有幸在家中和亲人相聚,盛况难得,此生难忘。衷心感谢常州市互联网新闻中心和常州网“龙城博客”提供“喜迎二十大,幸福再出发”图文征集平台,有了重诉往事旧事的珍贵机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