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大戏过了,粽子还要过好一阵才收尾。老妈给了我15只肉粽10只米粽,够我吃很久了。
我妈大大咧咧,以往包一只粽子得有半斤,里面不止有糯米,还有鲜肉、咸蛋黄,只要塞得下,就多加料。我说老妈求你了,包小点吧,还有灌米时,千万不要用筷子使劲捅得结结实实,搞得吃个粽子就跟一大包压缩饼干似的,又韧又壕,吃一个恨不能一天不吃别的。
我还特意买了嘉兴粽子回家给妈看:瞧这软软烂烂的粽子多好,吃着不费劲。
我妈撇嘴:咱常州三角粽就没这包法,没骨头的样子,都不像粽子。
好吧,妈妈爱怎么包就怎么包,但是别给我大粽子哈。
软磨硬泡之下,老妈终于妥协,给我包的粽子不超过掌心大,小小一个,老妈一边包一边嘀咕:唉,要放肉和蛋黄,米都放不下几粒了。
“这样正好,妈妈真聪明!”我蹲一旁喜不自胜,一餐两三口吃个粽子,还能吃个水果,喝杯清茶,完美。
老妈对传统节日有着强烈的仪式感,每逢端午,必包粽子,自家吃的加上送人的,算算得包150个。
今年也许是疫情影响了物流,菜场里粽叶卖得很贵,且不够宽大。老妈决定自己去采。
西太湖边有三三两两的芦苇,只是我们去采时发现叶子狭小不说,上面还满是像蚜虫样的小虫子,摘叶时粘粘乎乎,弄得手上身上都是虫子。幸亏穿了长袖长裤,硬着头皮采了一些就回家了。一小袋子粽叶,老妈先是用盐水泡,再洗刷,再水煮,半天工夫,累折了老腰。
半月前,我和老公去乡下小姑家张节,意外发现村里池塘边有一大片芦苇,青翠欲滴,无虫无害。小姑埋怨我:你要采粽叶早说啊,我全采好了你回来拿就行了,现在去采你不热呀。
不热不热,我最喜欢干这活儿。
小姑父找了根竹竿,在头上绑上镰刀,带着我们来到池塘边,轻轻一勾,芦苇弯倒,翠绿宽大的芦苇叶就到手边,按住叶梗,往下一拽,就是完整一张粽叶。老公在一旁看得眼馋,跟着扯叶子,一扯就破,丝丝缕缕的叫人看得心疼,多好的粽叶!
我吃着粽子跟远方的娃视频:怎样?在家时不爱吃粽子,在外面吃不到馋不馋?
娃乐了:你也忒小看我了,怎会吃不到粽子?我和同学包了很多粽子,吃到撑呢。
啊?那里居然也有粽叶?
有啊,我们去华人超市买了粽叶绳子,糯米泡了8斤呢。
有图有真相,娃甩过来几张包粽子的照片,一盆子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奇葩粽子。
关键是,不漏米,熟了,能吃!
所以别担心什么习俗、传统会没有传承,这些娃馋了,自然就想办法做了,自然也就传承下去了。
采粽叶
老妈包粽子
娃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