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前我高考和复读的故事
崔 勇
2021年8月11日我给母校常州工学院的《常州工学院报》发去专稿《40多年前我高考和复读的故事》,作为86届经管班校友,感慨万千。
一年前,2021年6月4日周五、5日周六,常州广播电视台的中吴网和“看常州”公众号先后刊出专题“寻常(第19期)”:《那些年他们经历的高考时刻》,本期《寻常》记者、编辑寻找了几代常州人的高考记忆:1977年,硕果在前 只管去摘;1982年,但凡辛苦 都是礼物;1993年,大浪淘沙 沉者为金;2007年,水到渠成 不须预虑;2013年,新生向阳 未来可期。(文章中共采访4男一女5位考生。)其中,上世纪80年代的受访对象,就是我。还配发了我的1981年省常中集体毕业照、大学期间在常州工业技术学院(现常州工学院)1984年五四演讲照片、2014年我参加单位常州市委办公室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培训期间门口的留影,共3张照片。
原来,常州电视台2017年高考前做过一档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的新闻专题系列节目,在“新闻夜班车”栏目播出。每次5分钟,每10年选报2人,上世纪80年代的考生,选了我。2017年那年恰好是母校省常中110年校庆之年。
未想到,4年后的6月2日下午2点多,我会突然接到常州电视台全媒体记者(新媒体运营部)的来电,要提供这次公众号将推出的高考报道的照片,后记者来我的办公室进行采访。我马上提供了一些素材。
看到“寻常(第19期)”:《那些年他们经历的高考时刻》报道后,省常中师生、二中校友、大学同学、文友们纷纷发来微信留言——
徐燕老师:“珍贵的回忆!谢谢分享!”
王森老师看到我发去的说明“王老师,其中有省常中照片和学生我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门口的留影”回复到:“真好,为你点赞。”
高中同班同学群中拾贝:“@崔勇,往事不堪回首(后加“开玩笑”表情符号)”
市二中82届高中同届校友恽爽:“青葱岁月”
大学83企管班平安:“功夫不负有心人”
红梅公园原办公室员工靳红光:“为崔老师极不平凡的精彩人生点赞!”
省作协会员徐澄范:“嗯嗯,看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非常不容易。”
《中吴》杂志编辑杨玉敏:“读之感慨!”
最想不到的是,2021年6月7日上午在一院真儒中心单位体检,在抽血前排队时,坐在大厅等候时,见到过去同事、工业技术学院的校友,交谈时偶尔发现在她的手机显示屏中,有电器自动化专业的同学群的交谈记录,其中有专题“寻常(第19期)”的首页画面!群中有对报道校友的议论,说明很关心母校。
记得2014年7月8日《常州日报》现代教育版“教育纵横”话题讨论发表了我的文章《复读是种财富》。以下是我7月1日中午我给报社的原稿《33年前我复读:是经历,是财富》:
1981年,我从省常中高中毕业,在市一中考点参加高考,当时是7月7、8、9日3天,9日下午考完后集体回到省常中,用班主任卜振扬在教室里给我们说的话:“考后放松你们全会,不用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紧张惯了,到家里后,一下子放松,开始几天反倒有点不习惯:家中天天看电视,虽说是小小的12寸彩电,当时有彩电的人家还不多。到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少林寺》;进图书馆阅览室看报刊杂志。逛书店,回家阅读李燕杰的《塑造美的心灵》。
分数出来,我总分422分,离开本科录取分数线425差3分,只能进大专,也算是人生一大挫折。作为班长的我真有点不甘心。同班同学当年9月有的工作了,进工商银行,而我决定:放弃进大专,复读一年,来年再考。因为复读对我不陌生,我班除了应届的56人,另外有上年高考后插进班里复读的6、7人,晚上到校晚自习,常见他们认真复习的身影。
但从1981年9月开始,当年省常中无复读班,就准备去有复读班的学校,哪怕农村也行,后来听说市二中有,就去了二中。到省常中转团关系时,遇到团委李老师,她也鼓励我复读。
早晨骑自行车到红梅公园映梅湖边读外语,带着半导体收音机收听电台广播英语节目(当时全国有“星期日广播英语”《follow me》;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也有广播英语、日语节目,教材市新华书店有买。),我始终记得原班主任张湘湘、卜振扬均教导我们的马克思说过的名言“外语是人生斗争的武器。”记得有一天早晨在红梅公园学习,巧遇省常中我班学习委员张雷,当年(1981年)高考理科总分全校第一的他,当时已被北京大学空间物理系录取,谈及学外语之事,他说:“外语一辈子都用得着。”由于我重视外语学习,以至20多年后的6年里,在职读本科、研究生时,英语入学考试和各年英语课程,均轻松通过。
考后时代,我抽空分门别类整理、剪贴了专门订的《中国广播报》、《新民晚报》、《常州报》,为今后写作收集资料作准备。
9月开学后上午报到,编在高二7班(该校当时高中2年制),50多人全是复读的,有原常州一中的、戚墅堰的,武进的,我省常中同班同学就有3位,还有同届不同班的。还有来自南京、扬州的,有准备复读1年的,也有高考了2次再复读的。大家同样的心情,吃苦一年,再考。
复读班的班主任是黄人俊,后来才知他是科普作家,出版过专著。当时曾见到他中午空余时在方格稿纸上写的稿件,勤奋创作。想不到14年后,1995年我在常州市委办公室工作时加入市作家协会,介绍人就是他!当时市作家协会投票全票通过。
虽然复读了一年,1982年高考,分数仍未达本科线,总分还低于前一年,令我有点沮丧。但复读的经历,是人生的宝贵的财富,我仍进了常工院,当时是走读,全日制大专。一直对本科高校充满向往。2007年当市二中毕业的外甥段辞尘考取上海对外贸易学院,9月我专程第一次乘“子弹头”动车送他去松江开学报到,在校园里感慨万千;令人欣慰、自豪的是,我的女儿2009年从省常中考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复读是经历,是财富。2012年5月,市二中82届举行高中毕业30周年师生回校大家大聚会活动,7班我们复读的同学又见面了。谈及复读的往事,感慨万千。复读的甜酸苦辣,过来人最有发言权。高考成绩不理想,如果你基础还行,建议复读。而在我同事中,也有女儿在武进前黄中学复读1年,考取南京大学的成功案例。
我的高考故事《提着收音机在公园里学英语》,曾经发表于2013年6月6日封6版《现代快报》“回眸我的高考瞬间”专栏。10月19日,常工院83企管班入学30周年聚会时,有同学竟还提及看到的这篇报道,让人感慨报纸的传播影响力。
作为常州市二中82届校友,2005年12月25日市二中81周年校庆时,校史馆中有我提供给学校的我任责任编辑、执行编辑的常州市委机关刊物党刊《常州通讯》和《开创》杂志合订本,上面有我发表的文章。2014年11月13日我在学校网站看到90周年校庆的信息,还提供给学校一些资料及回忆文章,以便今后采用。
(作者崔勇为中共常州市委办公室四级调研员,中共常州市委机关刊物《开创》杂志原执行编辑)